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农夫山泉怡宝们陷「增长困境」,瓶装水杀回“2元区”,如果您对农夫山泉怡宝们陷「增长困境」,瓶装水杀回“2元区”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各厂商围绕“饮用水”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中秋佳节一过,北半球气温转凉,而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娃哈哈的袋装“饮用纯净水”在小红书蹿火,它外观醒目,在红色的主色调下,正面印有亚运会“琮琮”“莲莲”“宸宸”三个吉祥物,也与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交相辉映。近年来,随着电竞赛事、演唱会的回温,大型场馆活动逐渐成为了新的消费场景,然而出于安全考虑,主办方要求观众不可携带任何瓶装饮料进入,而娃哈哈借机推出的袋装纯净水,在保障安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解决了数量多、回收困难的问题。回顾饮用水发展历程,从早期瓶装水里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天然矿泉水的类型细分,到如今的袋装水出圈,饮料厂试图将各种需求、各种饮用场景一网打尽。2023上半年国内外各大饮料公司如可口可乐、雀巢、百事、达能、统一、康师傅均实现了业绩增长,伴随全球经济环境逐渐好转,饮料公司在新产品和新业务领域的多元化拓展,借势体育营销的背后,今年各厂商围绕“饮用水”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国产瓶装水高端化乏力,价格战退回“2元区”相较于去年,瓶装水市场今年整体有明显回升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东鹏饮料、养元饮品、承德露露、李子园等饮料公司总体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上涨,而农夫山泉以60.2%的高毛利率遥遥领先,净利润超其他几家之和。然而,以包装饮用水起家的农夫山泉,其包装水的营收占比近三年正逐年下滑,2020-2022年营收为139.66亿元、170.58亿元、182.63亿元,占比分别为61%、57.4%、54.9%。今年上半年,包装饮用水的营收占比进一步下滑至51%。《2022矿泉水消费趋势年度报告》显示,矿泉水、饮用天然水和纯净水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3%、35%和31%,矿泉水增速已明显超过纯净水。在国外瓶装水市场上,有85%以上的产品都是矿泉水,且天然矿泉水的品质更优,利润率也相对更高。因此无论是新入局企业还是资深老品牌,都把注意力放在矿泉水上,这使得矿泉水这一赛道又开始重焕生机。2022年中国瓶装水市场销售额增至2185亿元,低端水销售额占到了80%以上。同时高端水市场已经难以承载更多的竞争,从去年开始如昆仑山、依云等高端水品牌,纷纷通过降价打折等方式向5元以下低价靠拢。目前市场上虽然布局瓶装水的品牌众多,可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娃哈哈、景田、康师傅、可口可乐的瓶装水已经占据约80%市场份额。零售店老板小贾表示,店里卖3元水一瓶能赚1块3,卖2元水一瓶可以赚7毛,而卖1元水一瓶只能赚4毛。顾客看到一整排货,更倾向于买最便宜的,干脆店里就不进1元水,以免影响2元水和3元水的销量。数据显示,2元水市场销售占比在50%以上,头部品牌虹吸效应强,中小品牌切入难度大,而头部品牌对3元价格带的控制力较弱,因此企业们开始卡位3元水市场。今年康师傅和怡宝这种头部饮企推出“喝矿泉”和“本优”2元矿泉水,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而诸如可口可乐、今麦郎、娃哈哈第二梯度的饮企则发力3元水,突出优质水源地。巨头之外,国潮汽水北冰洋和华洋也加入瓶装水之战,纷纷跨界杀入瓶装水赛道。不过究其根本,瓶装水生意卖的不是水,而是成本的差价。
一瓶成品水的诞生需要经历取水、处理、装瓶、检验以及分销等多个环节。从水源地取水后,制水工厂要对贮水罐中的水进行多层过滤和灭菌,然后灌装到由PET树脂经过双向拉伸吹塑的塑料瓶中,再进行喷码贴标,以及包装检验,最后铺货分销到全国各地。因此,瓶装水的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开采资质、材料制造费用、生产员工薪酬和运输成本四个部分。就拿饮品企业拿来做品质标杆的矿泉水来说,一家水企需要经历大约3年的水源监测、5年左右的开采许可证办理、以及年度取水量竞拍,才能拿到通往优质水源地的入场券。不过一旦获得采矿许可证,企业就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大限度地开采。水的纯开采成本很低,生产边际成本约等于0,产量越大,规模优势越显著,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瓶子的成本主要来自瓶身、瓶盖、标签等原材料。以农夫山泉为例,2019年,原材料成本占总收益的达到了27.6%。其中,用于制作瓶身的PET材料主要由石油制成,因而易受到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在整个瓶装水链条上成本最高的环节其实是运输,而在1-2元这个价格带上,一旦销售地离生产地超过500公里,运输成本就会挤压利润,公司就没得赚了,沦为高速收费站和加油站的“打工仔”。而农夫山泉的10个水源地,基本均匀覆盖了全国主要的消费市场,即使卖两块钱也有的赚。同样做天然水的景田百岁山只有4处水源,都位于华东和华南,而恒大冰泉、西藏5100、昆仑山都只有1处水源。这意味着水源不丰富的品牌如果既想做全国市场,就只有涨价做高端一条路可走。恒大冰泉在拿下长白山搬水权后喊出“一处水源供全球”的口号,然而同样水源地的冰露只卖1元,没能占领用户心智,成本又降不下来,最后巨亏40亿溃败离场。怡宝能在水源劣势的情况下,在2元价格带和农夫山泉杀得有来有回,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华润在运作“雪花啤酒”逆袭战中积攒的经验。因为华润的主营业务是啤酒业务,而啤酒瓶需要定点回收,一般啤酒厂的销售半径只有150-200公里,因此华润全国到处收购啤酒厂,找当地的代工厂代工,集中资源在工厂辐射范围内做大市场份额,再向周边地区延伸,最终将一个个独立的区域市场连成一片。而且在怡宝的43个工厂里,34个都是代工厂,农夫山泉只有10个工厂,依靠更高的工厂密度,怡宝在运输效率与成本控制上建立起优势,成了市场上难以撼动的二哥。从包装水的价格带来看,2元一直是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市场,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呈三足鼎立之势;3元是矿泉水的必争之地,如百岁山、恒大冰泉;价格再高一些则有依云、普娜、FIJI等高端水产品,常年稳居在10元价格带上。由此可以看到,中国饮用水行业进入了高度同质化的节点,龙头企业的整体格局已经多年未变,强者恒强,瓶装水企业除了卷价格,维持自身核心品类竞争力,还需不断杀入对手的腹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大包装扩产能,无糖茶成新增长曲线?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各消费场景分布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家庭消费占比已经接近30%,到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有可能达到33.21%。除此之外,预计未来五年,一次性大包装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5%。因契合做饭、煲汤、泡茶、会议、母婴等多元场景的消费需求,大包装水成为各大水企扩大市场体量、探索新增长曲线的重要发力点。2023年上半年,怡宝、可口可乐纯悦等头部品牌继续锁定大包装水市场,开启了新一轮的创新布局。今年1~8月份,据食品板不完全统计,23家饮企发力瓶装水,相关投资设厂事件高达34起。
具体而言,三得利在上海无糖即饮茶市场中虽然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但是其与东方树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江苏、山东、江西等省份所占份额已被东方树叶接近。而东方树叶在本次调研的其余省市中稳居第一位,在华北、华南、华中及西南区域的市场前五名品牌销售份额中占比均超过60%。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树叶与3-5名品牌的销售份额之和的对比中具有绝对性优势,二者间的最小差距也已高达20%。这意味着当前无糖茶的市场格局可概括为:“东方树叶、三得利与其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主打无甜品类的东方树叶和三得利份额稳居市场前二,而有甜代糖品类则与其他无甜即饮茶品牌争夺第三至五位。尽管康师傅、阳光等有甜茶多次出现在省市销售份额第三至五名之列,但在东方树叶和三得利占据市场高比例份额的情况下,有甜茶始终难以参与无糖即饮茶头部品牌之争。说明无糖茶市场即便前景广阔,但在快消品迷信大单品的逻辑下,高集中度的市场留给赛道中新品牌、新产品的发展空间已然不多,在众多头部品牌的夹击下,未来只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写在最后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曾表示:“水是真正的一条‘大腿’,因为水产品在饮料行业中永远不可能衰败,而其他饮料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然水无常形,人无常态,消费者的购物偏好容易被品牌左右,需求随着供给侧变革在不断改变。对于品牌而言,时刻捕捉细分市场动向,才能为产品做好有效定位,使研发策略更准确、具体、个性化,从而具备更蓬勃的生命力。各大饮企顺应消费降级趋势选择提质增效,但包装饮用水这个行业壁垒不高的民生品类,想要打悬殊的价格战几乎不太可能,面对这个有些“古朴”的赛道,品牌如何讲出更精彩的故事,优化供应链渠道,将成为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
好了,关于农夫山泉怡宝们陷「增长困境」,瓶装水杀回“2元区”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