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量产五个月,交付三台车:老贾造车这么难?

2023-09-25 11:05:21来源:投中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量产五个月,交付三台车:老贾造车这么难?,如果您对量产五个月,交付三台车:老贾造车这么难?感兴趣,请往下看。

市值更跌到了人民币5亿元。

六年时间过去,老贾终于造出了车,首辆车下线五个月了,却只交付了三台车,公司市值更跌到了人民币5亿元。正式交付第三辆车上周二是老贾创办的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的“919开发者AI共创节活动”,“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建立在不同行业之间破界化反的社区,为开发者共创官创造额外价值”。好吧,说人话,FF在南加州总部举办了一个FF91交车以及用户对话活动。在这个活动上,FF正式向明星经纪人谢尔曼(Kelvin Sherman)交付了一辆刚下产线的FF91。这是FF正式交付给用户的第三辆车。谢尔曼是詹娜(Kendall Jenner)和比伯(Justin Bieber)等诸多顶流明星的经纪人。在Ins拥有两百万粉丝的女网红赫尔曼(Emma Hernan)也出席了活动,她会成为下一辆FF91的车主。FF最初交付的车主似乎都是娱乐圈人士。第二辆FF91的车主则是知名豪宅地产经纪人奥本海默(Jason Oppenheim),他和赫尔曼都是Netflix真人豪宅秀节目《日落豪宅》(Selling Sunset)的明星。一个多月之前,贾跃亭刚代表FF向知名设计师库哈斯(Rem Koolhaas)正式交付了第一辆FF91。显然,FF希望这些在南加州和好莱坞拥有广泛人脉的网红达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名流富豪圈给FF91带来后续销量。在营销概念创新方面,FF和老贾一直都在行业遥遥领先。就连交车活动都那么与众不同。FF交付的首批新车,叫“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未来主义联盟版),全球限量300辆,定位是“极智科技顶奢”,定价超过30万美元。FF交付的车主用户,叫“开发者共创官”,还肩负着与FF共创,“在音乐、娱乐和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之间产生生态化反”的重任。看起来老贾依然念念不忘“打破边界,生态化反”这些概念,现在又加入了AI的新概念。在此次919活动上,FF还举办了“开发者AI共创”研讨会,由FF的技术人员向“开发者共创官”(车主)介绍了FF的AI战略和开发者共创的最新进展,并宣布上线FF开放平台和FF实验室。FF创始人贾跃亭满脸笑容地参加了此次919活动,并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简短致辞。老贾目前在公司的官方职务是创始人兼首席产品用户生态系统官(CPUO)。虽然贾跃亭并不担任CEO,甚至都不在FF董事会,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依然牢牢掌控着这家公司。与2017年CES的FF 91发布会时相比,已在美国生活六年时间的贾跃亭英文口语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当年FF 91发布会之前,贾跃亭花了三天时间熟读讲稿,上台之后再看着提词器,才完成了自己的首次英文讲话。在FF创办的最初两年,这家电动车创业公司在贾跃亭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下,财大气粗地挖来了特斯拉、通用、宝马等车企巨头的管理人员。但贾跃亭却一直不肯透露自己以及乐视和FF的关系,甚至FF官方也表示贾跃亭只是“投资者之一”。直到2017年FF在拉斯维加斯发布FF91的时候,他才首次以创始人的身份登台讲话。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虽然FF早在2014年就已经创办,早在2017年1月就发布了首款车型,领先于诸多新势力同行,但在过去的这六年多时间,FF却永远处在“融资到位,就能造车”的状态。与此同时,比贾跃亭起步晚的诸多造车新势力,早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上市融资步入正轨。中国新势力厂商的销量已经起飞。今年上半年,理想、小鹏、蔚来的交付量达到了13.9万、5.4万和4.1万辆。美国新势力同行们也在步入正轨。贾跃亭曾经投资的Lucid今年第二季度交付了1404辆,今年产量目标突破1万辆。Rivian同期交付了1.2万辆,今年产量目标是突破5万辆。即便是经历了破产又重生的活化石企业Fisker,也计划今年产量达到2万-2.3万辆。相比这些起步较晚的同行,FF的产能确实令人着急。按照FF的官方表述,他们计划在今年年底为每一位FF 91 2.0用户举办“FF交付共创日”活动。这或许意味着,今年年底FF 91的交付规模都会非常有限。FF在加州中部汉福德工厂的产能,依然是个未知数。由于资金链断裂,FF被迫放弃了在拉斯维加斯沙漠中原计划投资10亿美元的工厂(只完成了平整土地)。2017年夏天,他们在汉福德租下了一个废弃多年的轮胎工厂,将其改造成一个汽车组装工厂,随后就一直处于“等待融资,准备量产”的状况。2021年夏天FF上市的时候,曾经表示汉福德工厂会在2022年开始投产,而且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未来产能将达到每年1万辆。但两年时间过去,FF91的量产时间一推再推,似乎永远处于资金短缺的状况。今年2月,FF全球CEO陈雪峰宣布已经完成1.35亿美元融资,计划今年4月初下线首辆FF91,并在4月底交付。等到4月中旬,FF如期宣布生产出首辆FF91,但又因为资金短缺推迟到5月底交付。随后又过了三个月,直到8月中旬才正式交付了第一辆车。贾跃亭的解释还是“缺钱”。今年6月,贾跃亭发布致全体投资人公开信,坦言“FF团队工业化能力不足和融资能力不足”,导致FF91第二阶段交付推迟。他承认,今年第二季度末FF现金余额只剩下了1600万美元。现在距离FF91正式下线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但正式的交付量依然只有三辆。FF发言人随后对新浪科技解释,FF91的产能正在爬坡中,但具体的产量和交付量都会在财报中公布,暂时不会透露给媒体。不过,尽管产能极其有限,但FF的市场营销活动并没有放松。除了给每名车主举办“交付共创日”活动,FF下个月还要举办“FF开发者赛道共创日活动”。上市两年市值五亿虽然FF的交付共创活动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但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贾跃亭的梦想。与两年前上市时的盛况相比,FF的市值已经蒸发了超过九成,目前市值还不到7300万美元,只有人民币五亿多元。2021年7月,FF通过收购SPAC的方式,在纳斯达克完成借壳上市。FF开盘就大涨20%,市值超过54亿美元,尽管贾跃亭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但在纽约上市现场,心情大好的他满脸春风地表示自己“必须要回国的”。自2017年9月底离开中国,贾跃亭已经在南加州生活了六年时间。刚刚抵达美国的时候,还留下了“下周就回国”的梗。因为乐视生态资金链断裂,作为直接责任人的贾跃亭背负了200亿人民币的债务,他后来解释,如果不回国就可能再也无法出境,无法负责FF的融资活动。即便贾跃亭来到了美国,但乐视的债主随后也追到了美国,并通过诉讼成功冻结了贾跃亭在美国的资产,尤其是冻结了他在FF的持股,让FF陷入了无法融资的困境。这一招卡住了贾跃亭的命门,迫使他不得不解决债务的问题。直到2020年5月,贾跃亭终于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在加州法院申请破产重组,将自己的FF持股注入一个信托,用于未来偿还债务。这才为FF后续融资以及上市扫清了障碍。虽然FF通过借壳上市,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但随着量产交付日期一推再推,资本市场也对这家始终处于融资状况的电动车企失去了信心。上市两年之后,FF目前的市值只有7290万美元,已经变成了一支“仙股”(Penny Stock)。相比之下,Lucid市值116亿美元,Rivian市值195亿美元,连小众的Fisker都有19亿美元。按照FF目前不到7300万美元的市值,贾跃亭所持股份的价值还不到人民币1.5亿元,指望FF持股来偿还他背负的200亿人民币债务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回国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仙股”对FF意味着什么?股票研究机构和机构投资者,都不会对股价太低的“仙股”感兴趣,FF的融资可能会无人问津。而如果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FF甚至要被强制退市。而FF想出来抬高股价的应对招数是并股,即反向分拆。上月底,FF宣布对普通股进行1:80的反向股票分割操作。在80股并一股的大力出奇迹之下,FF股价才摆脱了几美分的尴尬境地,满足了最低股价的要求,避免了被迫退市的结局。但即便是80股并1股之后,目前FF的股价仍然不到4美元。为了刺激股价上涨,FF又祭出了“管理层增持股票”计划。上周四,FF发布公告称,贾跃亭等FF几位核心高管承诺,在未来三个月将一半工资用于增持股票,用现金购置A类普通股,并且锁定至少半年时间。与此同时,FF还宣布产品执行高级副总裁阿德特(Matthias Aydt)出任全球CEO,专注推动FF91 的生产与交付。而FF原全球CEO陈雪峰则转而出任中国CEO兼全球工业化高级副总裁,专注在中国发布FF91以及“包括中美双主场战略落地在内的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关注公司中国业务的推进,包括中国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整合中国供应链以及持续降低成本等。这对陈雪峰来说,是回归岗位。2022年11月,FF突然解除了原全球CEO毕福康的职位,任命陈雪峰接替这一职位。原拜腾汽车共同创始人毕福康在2019年令人意外地加入FF,完成了FF的借壳上市;而后又令人意外地突然离开。就在FF宣布管理层调整之后,贾跃亭又迎来了一个“坏消息”:乐视网的一审判决宣布了。北京金融法院判决,乐视网因为“连续十年的财务造假行为”,需要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投资者支付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印花税等赔偿款共计约20.40亿元,而同为被告的贾跃亭则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亿元的赔偿是乐视网所无力承担的。今年上半年乐视网的流动资产只剩下了5亿元。当然,这一判决对人在海外的贾跃亭,也没有实际意义。早在去年4月,贾跃亭就因为乐视网十年财务造假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罚人民币2.4亿元,并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好了,关于量产五个月,交付三台车:老贾造车这么难?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