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迈瑞医疗的估值逻辑到底是什么?,如果您对迈瑞医疗的估值逻辑到底是什么?感兴趣,请往下看。
对于迈瑞医疗而言,投资者实在没有必要对其过分高估,合理的估值才能让公司处于健康发展的道路中,过分吹捧只会导致捧杀的局面。
刚刚过去的8月末,迈瑞医疗发布2023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83%。自迈瑞医疗回归A股上市以来,它的营收增长就没有低于过20%。正是如此稳定的业绩增长,让其成为不少投资者的心头好。回归A股后,迈瑞医疗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不仅成为中国医疗器械的绝对龙头,而且也是为数不多能够全球化竞争的企业,因此2018年至2020年的持续上涨,主要是纠正了此前美股对于迈瑞医疗的错误预期。其实在迈瑞医疗2018年回归A股后,它就很少再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动作,而公司的业绩却依然能够持续攀升,这背后很大原因要归功于之前成功的国际并购。解析估值逻辑,迈瑞医疗的市值上涨从不指是业绩稳定增长所驱动,而是由“美股二线公司”跃迁为“国内绝对龙头”的预期切换。既然是绝对龙头势必就会存在预期过高的情况,因此后续的回调实则也在情理之中。对于迈瑞医疗而言,投资者实在没有必要对其过分高估,合理的估值才能让公司处于健康发展的道路中,过分吹捧只会导致捧杀的局面。重启并购?
回归A股后,迈瑞医疗鲜少进行并购。直至在回归A股后的第四年,迈瑞医疗终于重新开启并购动作。2021年,公司以5.32亿欧元完成对全球领先的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供应商HytestInvestOy(海肽生物)的收购。HyTest成立于1994年,拥有优质抗原、抗体的创新、原研和自产能力,在心脏标志物、肿瘤标志物、传染病、炎症、凝血等优势领域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组合与扎实的技术积累,是全球诊断行业公认的高品质单克隆抗体和抗原生产商。由于化学发光为封闭系统,其中免疫原料的自研自产能力是试剂临床性能、质量和供应安全的重要保证。此次收购,使得迈瑞医疗在化学发光领域研发周期缩短,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无独有偶,今年7月迈瑞再次开启大手笔并购动作,拟以现金形式收购德赛诊断75%股权,收购总价预计约1.15亿欧元(约9.07亿元)。交割完成后,迈瑞将还向德赛诊断增资1000万欧元,用于支持德赛诊断的未来业务发展。德赛诊断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德国霍尔茨海姆,是全球知名的体外诊断品牌,产品包括超90种用于常规及特殊诊断的生化和免疫比浊试剂,以及配套质控品及校准品,还拥有用于全自动分析仪和POCT仪器等。同时,德赛诊断在北美、欧洲、拉美、亚太均拥有子公司,在欧洲、亚太及拉美地区均设有生产基地,终端客户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迈瑞医疗将合并德赛诊断约500名海外员工,从而强化公司海外IVD产线的生产和营销能力。迈瑞医疗的这两期并购,方向明确聚焦于海外IVD市场,完成收购后或将激活迈瑞在当地的相关业务。迈瑞重启并购无非是想再次复刻曾经的崛起之路,但这可能并不会快速的反映到估值之上。我们暂且不论收购所存在的失败风险,就算并购整合极为顺利,那么公司也很难让业绩增速再上一个台阶,毕竟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增长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业务并购确实是一条捷径。然而,全球化的横向扩展固然能够获得增长,但当增长到一定程度,其实也会遭遇瓶颈,这个时候又该如何寻求增长呢?寄希望于下一次大规模并购?总体而言,迈瑞回归A股后的牛股走势,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市场地位的变化。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公司既可以享受行业高速成长的贝塔效应,又可以创造属于龙头的阿尔法超额收益,因此会被投资者高看一头。但在不少投资者眼中,这种由预期变化带来的市值上涨反而被固化解读为由业绩带动,显然并不符合迈瑞医疗的真实逻辑。对于一家公司,看清它增长的本质极为重要。因此,迈瑞医疗重新开始并购可能会让业绩增长,但却难以让市场地位再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或许才是迈瑞医疗市值与业绩背离的真实原因。
好了,关于迈瑞医疗的估值逻辑到底是什么?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