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我国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抗抑郁药治疗中的作用,如果您对我国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抗抑郁药治疗中的作用感兴趣,请往下看。
9月2日,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获悉,该院王刚、杨健教授团队采用肠道微生物组联合代谢组的多组学技术,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粪便代谢和血液代谢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用药前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的患者药物疗效更显著,并且药物疗效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基因进行预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微生物组》(《Microbiome》)。
?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的精神疾病,该团队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肠道微生物紊乱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抑郁症药物治疗常用的一线治疗选择,但是这类药物治疗的缓解率通常不足1/3。“影响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因素众多,既往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抗抑郁药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但其在抗抑郁药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教授说道。
这项研究纳入了项目组前期建立的抑郁症人群队列中的110例患者,观察患者经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治疗12周后,其肠道微生物组、粪便代谢组和血液代谢组相对于药物治疗前的变化,并同时比较了药物治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差异。研究发现,艾司西酞普兰可以通过上调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缺失的氨基酸和下调血浆中富集的脂肪酸,改善抑郁症患者异常的血液代谢,并且艾司西酞普兰对肠道微生物有类似抗生素的抑菌效应,在用药之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都有明显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多样性和功能的下降主要发生在用药12周后未缓解患者中。因此,研究人员推测用药后缓解的患者对艾司西酞普兰的抑菌效应具有更好的抵抗能力。基于这一推测,研究人员比较了用药前缓解者和未缓解者这两类患者的菌群差异,结果表明在用药前缓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要明显高于未缓解者,且具有更多的有益微生物。此外,通过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研究人员还发现用药前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基因能够较好地预测艾司西酞普兰的药物疗效。
?
ESC治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的基线微生物组比较。
该论文的另一位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表示,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抗抑郁药治疗患者的疗效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丰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可能有助于提升抗抑郁药的疗效。
目前课题组基于此发现正在开展菌群移植附加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有望为抑郁症的优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受访者供图)
好了,关于我国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抗抑郁药治疗中的作用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