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种蚕养桑屏上见、森林防火一张图……千年丝绸之路的数智化打开方式,如果您对种蚕养桑屏上见、森林防火一张图……千年丝绸之路的数智化打开方式感兴趣,请往下看。
一支支火把亮起来,一段段舞蹈跳起来,一句句祝福唱出来……
当《人民邮电》报记者抵达曾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时,恰逢传统的火把节。自汉唐一千多年来,人们都期待着火把的光芒能够照亮幸福生活之路。今天,在满格信号的守护下,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当地居民,已经置身于“智慧”之光中,赓续五千年中华丝绸文化,拥抱数字时代。
古老丝绸之路
迎来全新数字化变革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昔日的马夫常年沿着金沙江、黑水河穿梭,在宁南县停驻后,将茶叶、丝绸等货物送到世界各地。然而,“风大沙满坡,年年灾情多”是对过往的真实写照。为了让乡亲们致富有道,这里上演了“新”嫘祖故事。凭借着水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条件,新时代的宁南人用丝绸实现着中国梦,打造出“全球茧丝看中国,中国茧丝看宁南”的中国蚕桑之乡。
千年前茶马古道上悠远的铃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千年后5G直播间已在热闹互动。目前,宁南县已打造了中国最大的茧丝绸产业基地南丝路集团,记者在这里切身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搭乘着5G快车,利用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让中国乃至海外的更多人看到了“陌上柔桑破嫩芽,百里春风碧玉妆”“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的美景,不仅吸引了大批粉丝,还有效拉动了收入增长。
“我们通过有效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加强了自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南丝路子公司金桑庄园总经理伍倩一边带着记者参观自动化的有机桑葚膏生产线,一边兴奋地介绍道,“一方面,移动电商平台产生了更大收益;另一方面,基于对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模式引发的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互联网营销让公司实现了迅速发展。”
“咦?这不就是刚刚我们参观过的人工蚕丝被生产车间嘛!女工们正在手工锁边呢!”来到宁南县智慧蚕业生产数据中心的记者欣喜地发现。在数据中心,从种桑、养蚕、收茧,到生产、加工、销售等蚕桑产业整个链条的情况,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透过数据中心的智慧大屏,记者发现宁南县现有桑园26.5万亩,2022年完成养蚕32.55万张,产茧29.79万担,农户售茧收入为7.41亿元,2023年预计蚕农收入将达到8亿元等一系列可喜的数字。
在数字化的驱动下,宁南县的蚕桑产业正在大山深处创造新的奇迹。“例如,我们最高等级的6A级生丝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产量的85%以上,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伍倩高兴地表示。
以“智慧之眼”
守护森林草原“零火情”
“出现火情后,系统会自动将火情的地理位置、实时现场情况,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推送至相关人员的手机或智能终端,同时还会根据火场的实时气象信息、林业信息,智能模拟出火情蔓延情况,并结合‘一张图’中的灭火设施、灭火队伍、灭火通道等实时火源情况,用3D地图的方式展现在指挥大屏上,为指挥人员科学决策、快速制定方案提供有力支撑。”在宁南县应急指挥中心,现场的工作人员提起在凉山州率先应用的森林防火预警检测系统时,充满了自豪。
姚春鸽/摄150万亩林地、130万亩森林和高达52%的森林覆盖率,令宁南县成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高危火险县之一。宁南县副县长吴玮指出,从2020年四川省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以来,宁南县在健全完善机制体系、防火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过与凉山铁塔合作,部署了23个智能瞭望哨,打造了森林防火智能预警及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已经连续3年实现森林草原“零火情”。
一系列智能化的技术,令该系统成为守护森林草原的“智慧之眼”。据介绍,这套系统充满了高科技感,通过4K和800万像素摄像头、近红外识别技术、2T智能算力技术、智能烟雾寻根甄别技术,实现了“清、快、准、全”的一流效果。例如,智能烟雾寻根甄别技术,能够从云雾中快速、准确识别出真实林火的烟雾,让报警更准确、更全面。此外,指挥平台除了支撑集中管理和分级预警指挥调度外,还可兼顾为数字林草、应急、旅游、水利、公安等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满格信号
铺就大凉山腾飞之路
位于大山深处的刘家坪,是凉山州普格县条件极度艰苦的村庄,群山环绕、沟壑纵横。
过去,这里交通靠走、通信靠吼,当地村民与外界联系需要爬上几公里外的山顶寻找信号,农特产品销售困难。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仅剩下老人和小孩,村子几十年没有什么发展变化。现在,高高的通信铁塔架起了刘家坪与外界沟通的信息桥梁,也架起了致富之路。
面对刘家坪特殊的地理条件,凉山铁塔通过无数次的人工搬运,将建站设备和物资运送到位。施工人员克服了海拔高、引电难等通信基站建设难题,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推进工程建设,终于在村上建起了一座通信铁塔。基站开通之后,村民们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上网了。
“通信不畅的时候,我们自己种什么、养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多余的选择。外面有什么好东西,我们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好东西,外面也不知道。”刘家坪村村长提起过往,充满了感慨。现在通信网络畅通之后,焕然一新的改变充分提振了当地的发展信心,用村长的话说,就是幸福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营销渠道伴随着通信畅通变多了,年轻人搞起了直播带货和乡村旅游,我们自己种的蔬菜瓜果、自己养的牛羊鸡鸭、自己采的山珍野菌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全国人民看得见、买得到!”
大凉山的腾飞,离不开坚实的网络基础。凉山铁塔成立9年来,牢记初心使命,发扬“铁军精神”,深度融入凉山发展大局。凉山铁塔坚持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将基站规模翻番至8000余座。9年来,凉山铁塔新建基站数量达到了三家运营商20年合建数量的总和,实现凉山州所有行政村开通4G信号。
凉山铁塔积极统筹行业需求,坚持共建共享的高效节约化发展之路。9年来,凉山铁塔累计承接塔类项目1.5万个,将共享率由不到10%提升到57%,相当于少建铁塔2622座,节约投资3.9亿元、减少土地占用260亩、节约钢材达8千吨,年均减少用电1000万度,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铁塔力量。
姚春鸽/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装机容量全国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在凉山社会经济发展大动脉的成昆铁路复线,凉山铁塔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实现了4G、5G信号的连续覆盖。在白鹤滩水电站项目中,凉山铁塔与三峡公司设计人员、运营商、移民局经过几十余次的现场勘察确认,按照“原标准、原规模、原功能”的“三原”原则进行改建、迁建、复建规划,在不影响通信系统运行的情况下,新建铁塔54座,保证了迁复建过程中,通信系统不中断。在成昆铁路复线,凉山铁塔承接了冕米段和峨冕段通信覆盖工程2个标段的建设,合计投资1.4个亿,新建基站235个,完成隧道覆盖138公里,统筹建设全部6个车站的室内覆盖。
在满格信号的助力下,大凉山的村庄从“马班邮路”的书信时代一步迈进信息化时代,人们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自给自足,奔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辑:曹倩 梁晨
好了,关于种蚕养桑屏上见、森林防火一张图……千年丝绸之路的数智化打开方式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