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晒伤”的互联网第一代“炫娃”:父母账号竟成子女“黑历史库”,有人被跟踪有人遭霸凌

2023-06-03 21:05:13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被“晒伤”的互联网第一代“炫娃”:父母账号竟成子女“黑历史库”,有人被跟踪有人遭霸凌,如果您对被“晒伤”的互联网第一代“炫娃”:父母账号竟成子女“黑历史库”,有人被跟踪有人遭霸凌感兴趣,请往下看。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火速发展,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几乎有那么几个“炫娃狂魔”。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从小被父母“晒”大的第一代“炫娃”正步入青少年阶段,有的甚至已经进入职场。据巴菲特旗下投资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90%的美国2岁儿童都已经被父母在网上“晒”过。

不过,在一些孩子的感受中,自己被父母“晒伤”了——父母发布在网上的信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比如有的被陌生人跟踪,有的因为“黑历史”在学校被霸凌,还有的甚至因此和父母断绝关系。

一位美国中年作家感叹:“我小时候也留下过很多尴尬的照片,比如穿着尿布满地跑,或者吃饭时吃得一脸糊。不同的是我的‘丑照’只在我家的老式录像带和老照片里保存着,现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陌生人监视。”

美国法学专家斯坦贝格认为,其实孩子在大约4岁时就会有自我意识,父母应该谨慎发布孩子的信息。很多专家和活动人士也呼吁加强对儿童隐私的法律保护,降低父母“晒娃”对孩子未来造成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美国儿童对侵犯隐私权说“不”↑越来越多的美国儿童对侵犯隐私权说“不”

“受害者”现身说法:隐私被曝光,在学校被霸凌

在美国,脸书等社交媒体在2006年前后已较为普及,因此对于美国“00后”和“10后”来说,自己的影像被父母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情况很常见。美国青少年聚集最多的一个短视频平台甚至调侃称:一个人父母的脸书账号里,一定充满了他或她的“黑历史”。

现年24岁的凯米·巴雷特对此深有感触。她的母亲是一位“晒娃狂魔”,在脸书上发布了大量巴雷特的隐私信息,包括巴雷特淋浴时的照片、患肺炎的诊断书,还有坐车时被酒驾司机撞上的消息。甚至于,她母亲还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布,巴雷特其实并非亲生,是小时候被领养的孩子。

十几年来,巴雷特一直生活在母亲的“晒娃”阴影下:12岁时,她曾被一个陌生男子跟踪回家,该男子正是通过网络上的照片认出了她。后来她在中学里被同学欺负,霸凌她的同学都是从她母亲的账号里挖掘攻击她的“猛料”。最终巴雷特选择了辍学。

而巴雷特的遭遇远非个例。2019年,美国女星格温妮丝·帕特洛晒出一张自己与女儿艾坡的同框照后,引发了一场“父母该不该不经孩子许可就随意晒娃”的争论。许多年轻人留言“现身说法”,痛陈父母的作法给自己带来的困扰、伤痛,甚至危险。

如今的巴雷特已经和母亲断绝了关系,但仍然饱受童年阴影的影响。她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得过度谨慎:“我甚至不敢告诉我的朋友或未婚夫一些事情,因为我一直在想,这些‘悄悄话’最终会传到网上,被人用作对付我的武器。”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儿童与家庭中心主任、法学专家斯坦贝格表示,父母在网上发布孩子信息,还可能造成身份盗用的风险,此外,有些父母“晒娃”时经常暴露孩子的行踪,也会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曾有公众人物因为“晒娃”过于详尽,不法分子搜集到信息后,找人假扮这对名人夫妇的小孩,非法牟取利益。

年轻父母尽量克制“晒娃”,却被认为“不正常”

其实,一些新手父母也开始反对过度“晒娃”的行为,认为自己没有理由让孩子被动接受无孔不入的“公众监督”。

来自洛杉矶的34岁母亲克里斯蒂娜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几年时间里只发布了几张女儿的照片,而且都做了打码处理。此外,克里斯蒂娜有时不得不打电话请朋友和家人们删除他们发布的自己女儿的照片。

“我们真的不想公开分享她的影象,因为孩子还小,没法像成年人一样自觉同意出让自己的肖像和隐私权。”克里斯蒂娜说。

克里斯蒂娜表示,很多身边的亲友不能理解她的决定,“有人会含沙射影地问,我女儿是不是有什么生理或心理问题,只因为他们从来没看我晒过女儿。”

《母爱大V》一书的作者萨拉·彼得森表示,她很理解为什么对一些父母来说“晒娃”是一种难戒的瘾,因为为人父母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这份工作最切实的证据就是孩子们自己。”因此父母在发帖后,得到的点赞、评论和关注对他们来说是很强的正向反馈。

↑被人们点赞,有时也是一些父母的“晒娃”动力↑被人们点赞,有时也是一些父母的“晒娃”动力

专家建议:美国可学习欧盟,给未成年人“被遗忘权”

在美国,按照现行法律,未成年人的肖像权等权利由监护人托管,因此“晒娃”行为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如今,随着互联网第一代“炫娃”逐渐长大,他们对父母的做法往往感到不安,有活动人士也呼吁,在今后的立法中加强对儿童隐私的保护。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教授舒尔曼认为,当父母的表达欲严重侵犯了孩子的隐私边界时,法律应当介入。他认为美国可以学习欧盟法律,赋予未成年人“被遗忘权”,即让他们有权利清除自己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影像等资料。

“被遗忘权”成为欧洲司法实践中的正式法律用语,得益于欧盟法院2014年5月13日对“冈萨雷斯诉谷歌公司案”的终审判决。根据该判例,欧洲居民可以向搜索引擎公司申请在搜索结果中删除有关个人的“不恰当的、不相关的、过时多余”的网页链接。

非营利组织“家庭网络安全中心”CEO巴坎穆表示,很多父母其实在思想上并没有平等对待孩子,因而随意上传孩子的隐私。如果把孩子换作成年人,这些父母一定会意识到这样做是在侵犯隐私。巴坎穆认为,如今很多十一二岁的孩子已拥有了成熟的隐私意识,他们会很生气地找父母谈,“你们传这些照片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

斯坦贝格则表示,在传统法律意义上讲,家暴、体罚、辱骂、禁食等行为才算是虐待儿童,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家长的控制欲和“晒娃”欲望如果太过强烈,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他认为今后的法律修订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张寻 责编 李彬彬

好了,关于被“晒伤”的互联网第一代“炫娃”:父母账号竟成子女“黑历史库”,有人被跟踪有人遭霸凌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