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合成生物” “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

2022-11-23 17:05:3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布局“合成生物” “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如果您对布局“合成生物” “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感兴趣,请往下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近日,上海出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11月23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上海要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争取到2030年,上海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在具体目标方面,上海提出要成立5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培育1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同时,围绕5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

吴金城表示,《行动指南》的发布进一步拓展了上海“3+6”产业体系的内涵。根据《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提出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如果说‘3+6’新型产业体系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是上海产业发展的‘明天’,未来产业就是上海产业发展的‘后天’。 吴金城表示,这些领域融合演进将为上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动能。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产业集群”的建设对产业布局的前沿性与突破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新的引擎与增长点,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智能、健康、绿色等方向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上海此次结合产业创新基础优势,面向未来需求提出未来健康等五大方向,将对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广泛带动作用。

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行动指南》提出,要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包括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吴金城介绍,在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方面,上海将以前沿突破、临床应用为导向,推动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上海拥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上海企业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绝大部分指标都领先国内外同行水平。”

针对未来智能产业集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表示,上海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2021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057亿元,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新一代通信等领域都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张江人工智能岛、西岸智慧谷等区域将成为未来智能创新实践的集聚区。”他表示,未来上海将发力“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等技术的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推动未来智能应用落地。

而在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方面,吴金城表示,上海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核心突破、首创示范为导向,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领域,上海计划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建成3到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此外,“推动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也成《行动方案》针对未来空间集群提出的目标。 吴金城表示,上海要发挥装备产业优势,研发深远海、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型破冰船、高冰级LNG船等极地装备,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关键飞行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最后,作为为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先进大规模产业等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未来材料产业集群,上海将面向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布局、培育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重点是提升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能力,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

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

核心技术的突破正在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的“产学研”联动体系建设也是本次《行动指南》的突出亮点所在。

“上海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围绕高校优势学科,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陈宏凯表示,上海将发力攻克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关键核心技术及原始创新成果,培育一系列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在这其中,基础研究是科技成果攻关的关键所在。在基础研究方面,陈宏凯介绍称,上海将继续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探索者计划”,引导高校、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同设立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面向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等方面布局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在未来车脑芯片、精准蛋白质图谱等方面加快实施新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上海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装置、转化医学设施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硬X射线装置、光源二期线站等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初显成效,医疗机器人、流程智能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加快筹建。

除此之外,陈宏凯表示,上海将聚焦绿色低碳、6G、元宇宙等新赛道开展前沿技术布局。以“公开海选”“揭榜挂帅”等形式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聚焦碳基半导体技术、免疫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技术等方向,遴选了一批颠覆性技术项目,并探索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落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上海将瞄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强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完善全球创新网络,同时瞄准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吴金城说道。

构建企业创新梯队。

在未来产业集群建设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路径。

“庞大的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群体是我们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张宏韬介绍称,近三年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超过70家,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近5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两万家。

而在企业创新之中,企业的研发机构及技术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张宏韬介绍称,上海已经形成了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网络,全市各类企业技术中心超过三千多家。“我们发现8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8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制造业百强企业都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张宏韬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向未来产业领域布局研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牵引作用的“链主”企业也成为《行动方案》提出的重点市场主体。张宏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在重大装备整机集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在能源装备(上海电气、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重燃)、高技术船舶(中国船舶的LNG装备、邮轮)、新能源汽车(既有本土企业,也有近年落户的行业龙头)、高端医疗装备(联影)、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都拥有产业链“链主”企业。 

“这些领域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带动整个配套产业链零部件、材料、软件、控制器件及芯片的发展,为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和舞台。”他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在上海落地发展。 

此外,作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重要抓手的“产业生态建设”也成为《行动方案》的一大亮点。

张宏韬表示,上海将聚焦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材料数字引擎等方向,鼓励发展一批产业生态型创新联合体,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典型用户单位,聚焦基础底层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在技术创新、标准互认、产业配套等方面形成协同关系。“在今年本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已经签约了3对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下一步,将做好跟踪服务,强化需求导向下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尽早将关键技术突破转化为产业化的创新成果,以研发经济的壮大加快未来产业的发展。”张宏韬说道。

(作者:张梓桐 编辑:卜羽勤)

好了,关于布局“合成生物” “6G技术” 上海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力争2030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