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出发!“专精特新”号知识产权“直通车”

2022-11-07 13:05:12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知识产权报的出发!“专精特新”号知识产权“直通车”,如果您对出发!“专精特新”号知识产权“直通车”感兴趣,请往下看。

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若干措施》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点和知识产权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推出13条务实可行的新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了一列知识产权政策“直通车”。

找准需求办实事

“我们公司十分关注自身知识产权是否能得到及时保护。近几年,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快速确权维权工作解决了我们的信息系统产品更新换代快而专利授权周期较长的难题。此次《若干措施》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出的政策,有望让更多我们这样的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该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孙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若干措施》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助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效的政策。其中要求,充分发挥专利、商标审查绿色通道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高效获取知识产权保护。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享受专利优先审查政策,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符合条件的专利优先审查请求予以优先推荐。

“这些政策中,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的政策将会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较大帮助。”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任声策表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资源有限,但有专项技术优势,熟悉专业技术和市场间联系,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开放创新的背景下需要广泛吸收外部新技术。因此,与技术供给端的畅通对接,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生直接帮助。“例如,政策提出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举办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活动,围绕企业需求建设技术需求库,建立专利常态化对接机制等,都是对技术要素市场的有力推进。”任声策说。

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若干措施》部署多项实招,包括加大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办案力度,针对企业需求,强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探索开展“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项行动,加大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护航企业“走出去”等。

作为知识产权工作者,孙俊也注意到了其中的人才保障政策。“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经理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分级分类评价和培养机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织知识产权人才参评知识产权职称并开展聘任工作等政策,为知识产权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孙俊表示,希望在实践中增加对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将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到政府人才库中。

聚焦创新增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若干措施》中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常具有强烈的成长意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是我国制造业持续升级的生力军,因此需要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两手抓,一方面通过持续创新强化产品性能和质量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品牌营销扩大市场份额、强化品牌优势。”任声策认为,知识产权工作是“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两手抓的重要合力点,“研发创新”能够创造高价值知识产权,促进“品牌营销”;“品牌营销”不仅要借助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力量,而且能通过获取市场回报而反哺“研发创新”。这一政策措施抓住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关键点。

《若干措施》中涵盖多项知识产权金融和品牌价值提升相关政策。任声策表示,这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扩大市场,将对创新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他举例,如“组织编制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持续发布国民经济各行业专利许可费数据,促进形成知识产权价格发现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提供支撑”等政策有助于形成知识产权金融的市场基础;“组织上千家企业率先开展试点,引导企业发挥商标与专利的组合效应,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等政策则将起到激发“微笑曲线”两端相互强化的作用。

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的时代特征,《若干措施》还要求优化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便利化、公益性信息服务。面向“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加大服务机构评价信息推送力度,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这些服务举措将更好为企业创新发展强能力、增动力、提质量、优效益。

下一步,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也将通过联合出台政策、制定计划、开展试点等方式,建立需求对接、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释放更大创新动能。(本报记者 吴珂 通讯员 李莲莲)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出发!“专精特新”号知识产权“直通车”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