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工信部推进eSIM技术应用 落地手机端还需多方协同

2022-10-20 19:05:40来源:通信信息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通信信息报的工信部推进eSIM技术应用落地手机端还需多方协同,如果您对工信部推进eSIM技术应用落地手机端还需多方协同感兴趣,请往下看。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工信部在近日回复网友关于eSIM技术的提问时表示,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这并不是工信部第一次提到eSIM,2021年工信部在其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嵌入式 SIM 卡(eSIM)、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深化新技术新业务在垂直行业和领域的拓展”。eSIM在工信部的助力下将进一步发展。

eSIM优势众多

eSIM其实就是电子化的SIM卡。eSIM作为嵌入式的数字芯片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有了它,用户就能通过各种电子终端实现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功能。

eSIM功能上和普通SIM卡无异,但比SIM卡有更多可能。首先,eSIM能够解决SIM卡槽占用大量手机空间的问题,释放出的空间可以让手机运营商有更多的创新性。其次,嵌入式芯片让手机的抗震性、密封性增强,减少进水受潮可能,使得手机性能更加完善。因此eSIM卡比普通SIM卡更具备了体积小、高稳定、一号多终端、使用便捷等优势。

工信部科技委委员、电信经济专家委委员吕廷杰表示,eSIM本身拥有更广泛的用途,不仅仅是手机,各种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都可以利用它实现通信,包括可穿戴设备、平板等终端,智能音箱、智能后视镜等智能设备,涵盖了家庭、运动、医疗等各类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产业各方积极布局eSIM

eSIM虽还没大范围应用,但运营商和龙头企业早有行动。

运营商方面,中国电信在2018年就开启了支持Apple Watch 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并在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 4 个城市展开试点,随后又拓展了深圳、武汉、杭州三个试点城市。基于中国电信eSIM智能服务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智能电动汽车于2021年小批量交付,这也是行业首个采用eSIM技术实现批量生产的豪华纯电智能汽车。中国移动在2019年1月23日上线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主要针对杭州、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成都七个城市。今年10月,中国联通联合新国都完成了基于eSIM技术的行业首创,发布金融终端eSIM解决方案,推出基于eSIM技术的收款云音箱和收款POS。

厂商方面,苹果公司推出的美版iPhone14系列仅支持用户使用eSIM。此外,小米近期也在海外市场推出了首款eSIM机型,小米12TPro国际版可以在欧洲部分国家使用。

eSIM产业前景广阔

过去几年eSIM业务发展速度并不理想,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其一,政策层面上并没有放开;其二,用户的使用场景较少;其三,运营商正在探索eSIM的创新性。

虽然eSIM目前尚在发展阶段,但产业前景广阔。根据GSMA智库数据预测,到2025年eSIM手机连接数将至少达到8.5亿,2030年升至67亿,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数的76%。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从短期的情况来看,eSIM在手机端的普及仍然存在一定难度,现阶段eSIM的导入主要在消费电子市场,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短时间内,eSIM不会完全取代实体SIM卡,超级SIM卡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SIM卡。用华西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来解释最为恰当:eSIM在物联网领域发展迅速,但手机端仍需多方合力。尤其目前作为偏存量消费级市场,手机侧的eSIM仍需政策与产业多方协同推进。

好了,关于工信部推进eSIM技术应用落地手机端还需多方协同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