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在第一季度又失去了150万客户

2021-05-07 15:31:10来源:

美国主要的有线电视播放器都提供了第一季度的数字。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它们是丑陋的。尽管上一季度的人员流失并不像2020年第一季度(当时是大流行首次引起恐慌)所见的那种断线那样丑陋,但尽管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微弱变化,但显然仍在加速增长。指责基于流媒体的替代方案的持续兴起。

当然,对于任何拥有有线电视公司股份的投资者来说,这都不是什么新闻。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数据,2013年,美国有线电视行业的付费家庭达到了1.050亿顶峰,从那时起,该行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减少。但是上个季度的断线激增表明有线电视公司的响应时间甚至比任何人都想像的要少。

另一轮席卷客户的损失

总的来说,美国第一大有线电视品牌在第一季度失去了154万客户。这些公司合计占美国电缆行业的95%。

AT&T(NYSE:T)领路。尽管该公司不再报告详细的电缆统计数据,但仍共享一些数据,报告其1,650万电缆用户损失了65万。其中大多数可能是DirecTV订户,他们现在是一家新创建实体的客户,该实体从技术上从AT&T的账簿中删除了该操作。

业务中的其他知名企业并没有表现更好。康卡斯特的(NASDAQ:CMCSA)Xfinity放弃了49万个用户,目前已达1936万,而Charter通信公司(NASDAQ:CHTR)棚156000个居民用户总共减少了1548万。DISH网络的(NASDAQ:DISH)人数下跌130,000,到一个新的总的不到870万。但是,DISH的流媒体替代节目Sling TV上一季度损失了247万用户中的100,000,这是该行业大品牌中用户相对最大的损失(下降4.1%)。下图显示了一切。

从图表上还不能轻易看出更多的观点,去年第一季度的154万付费有线电视用户的损失在186万人的视线范围内。去年早些时候,消费者担心经济的最坏状况而切断了电话。这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第三高的流失率。

数字点菜的关键在这里

冒充Netflix(NASDAQ:NFLX)和AT&T的HBO Max这样的流媒体服务并没有推动这种趋势是天真的。前者目前为近2.08亿全球会员提供服务,比2020年第一季度末大流行才开始的人数增加了2500万。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表示,HBO品牌目前已受到4400万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尽管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适应HBO Max,但仍有数百万人使用。流媒体HBO产品仅在不到一年之前发布。迪斯尼的(NYSE:DIS)葫芦现在服务3500万个用户,而迪斯尼+是服务超过100万客户,短短一年出道以来半。

流媒体平台剥夺了线性电缆的费用,也不一定要为访问其节目而支付月费。Fox Corp.(NASDAQ:FOX)(NASDAQ:FOXA)表示,每月有3,300万观众使用其广告支持的服务。截至2019年底,该数字为2500万。由ViacomCBS(NASDAQ:VIAC)(NASDAQ:VIAC.A)运营的广告支持流媒体品牌Pluto TV如今已获得4300万全球观看者的青睐。这比去年中期的2650万有所增加,高于2019年中期的每月1600万用户(在CBS和Viacom合并之前)。

电视市场研究机构Hub凭借其最近的“ 2021最佳组合”报告中的一些令人大开眼界的数据,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便利。即,Hub报告说,为传统电缆付费的国内消费者数量从2020年的67%下降到现在的60%,而订阅至少一项流媒体服务的消费者数量从一年前的77%增长到79% %。

这种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广告支持的视频点播(或AVOD)服务,例如Comcast的Peacock,Pluto TV以及不久的HBO Max。目前,至少使用这些广告支持服务中的一种的消费者人数占受访者的48%,高于2020年这一比例的40%。

两行之间不需要太多阅读就可以弄清楚事物前进的方向。

电缆名称必须更具侵略性

值得称赞的是,一些有线电视公司正在通过成为扰乱线性电缆业务的非常流媒体的服务来做出回应。康卡斯特拥有NBCUniversal,后者拥有孔雀。AT&T通过部分销售与DirecTV脱颖而出,并在HBO Max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并非每个电缆巨头都能采取这样大胆的行动。例如,Verizon(NYSE:VZ)和Charter都没有媒体业务可依靠或流式提供产品。幸运的是,宪章在高速互联网领域不断发展,增加了近40万个住宅宽带用户,尽管上季度它失去了约15万视频用户。但是,美国消费者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是有限制的,互联网领域的增长并不能永远抵消视频领域的萎缩。

尚不清楚传统电缆的理想替代品将是什么样。但是,很明显,无论这些电缆通信公司所考虑的是什么,都需要更快地实现。那些没有的地方可能导致麻烦的投资。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