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评论丨不能任由电商捧哏在法律边缘游走

2023-11-25 17:05:51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不能任由电商捧哏在法律边缘游走,如果您对评论丨不能任由电商捧哏在法律边缘游走感兴趣,请往下看。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商家可能通过捧哏的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9(元)要不要——不要!”“29(元)给不给力——给力!”“来,三二一 ——上链接!”在叫卖式直播间里,主播们紧锣密鼓带货的同时,“上链接”“没错的”等叫喊声也不绝于耳。这种通过叫喊带动用户激情下单的带货“场控”群体被称为“电商捧哏”。

他们在直播间里活跃气氛,推动销售,并运用各种话术技巧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号称“喊上三句话,就能月入8000元”。业内人士认为,“电商捧哏”的出现是直播行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直播行业细化分工的体现,其真实身份是主播助理。但泛滥的电商直播间捧哏,甚至夹杂“逼单”,刻意营造一种虚假的商品紧俏氛围,以“手慢无”“快没了”等话术“逼迫”消费者下单,显然让捧哏变成了话术陷阱。

“电商直播间捧哏”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消费者,主要是因为其巧妙地利用了人类的心理机制。首先是社会认同效应,即人们倾向于模仿和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当直播间捧哏传递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下单”的信息时,消费者会觉得如此受追捧的商品,自己如果不买,就是一种损失;其次是稀缺性原理,即人们对有限或稀缺的事物有更高的价值评估。

他们运用各种煽动性强的言辞,刺激消费者的冲动购买欲望,以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正如一份“逼单”话术显示,有库存“逼单”、反向“逼单”、限时“逼单”、痛点“逼单”、价格“逼单”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套路。形式越多、套路越深,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并转化为各种“逼单”话术,也难怪消费者感慨防不胜防。

更令人警惕的是,电商直播间捧哏不仅在话术上下功夫,还涉嫌操纵多台手机、制造虚假“抢购”人气、显示出的库存、销量等数字往往会注入水分,此举涉嫌刷单。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可见,电商直播间捧哏过程的数据造假已然违法。

显然,当电商直播间的捧哏策略变形时,它可能导致消费者过度消费或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对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商家可能通过捧哏的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规范电商直播间捧哏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亟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正如专家建议,针对直播间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将处罚金额设置成违法所得数额的一定比例,加大其违法成本。

同时,电商平台也要加强对直播营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并通过加大直播间日常审核,对存在类似问题的直播间,予以“暂停直播”等处罚,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需提高对直播间各类话术、信息的辨识能力,理智看待电商直播间的推销话术,避免被过度的言辞所蛊惑。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听别人说这个东西多么好、多么便宜,就脑子一热下单,而是要仔细想想,这件商品对于我真的有用么?除了主播和中控所说的价格外,对商品质量等相关信息还需多看看,坚持理性消费,避免落入购物陷阱。

对于“电商直播间捧哏”,也无需一棍子打死,毕竟这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但针对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管,方能让其规范发展。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不能任由电商捧哏在法律边缘游走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