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科学报的农业科技创新亟须金融体系支持,如果您对农业科技创新亟须金融体系支持感兴趣,请往下看。
■毛世平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针对农业科技强国战略作了一系列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亟须金融支持,亟须营造有利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亟须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分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弥补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研发资金缺口,实现农业领域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不断增加。2020年,农业科研院所研发经费支出295.47亿元、农业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支出68.49亿元、涉农企业研发经费850.19亿元,累计超过1200亿元。同时产学研联结机制与农技推广体系持续推进、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已认定51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其中标杆联盟20个。截至2017年,全国乡镇以上农技推广机构达7.49万个,截至2020年,全国科技系统累计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创新体系也不断完善,在支撑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诸多短板亟须补齐,以加快实现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一,缺乏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投入低。2020年,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共计8920家,仅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96%。涉农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69%,远低于世界第一梯队国家水平(2.5%),以及国内全行业企业平均水平(1.41%)。
第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对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农业基础研究是整个农业科技体系的原动力,但过程复杂、投资大。我国农业基础研究支出比例从2014年的3.20%上升到2020年的4.79%,仍远低于主要创新型国家14%的水平。
第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扩散能力弱、产业化率不高。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至62.4%,但依然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014年至2019年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比例由54.80%下降到40.55%。
第四,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合程度不够。银行机构农业科技贷款余额约354亿元,仅占同期涉农贷款的0.11%。2014年至2021年间,农业领域融资事件持续减少。
在笔者看来,未来我国农业科技金融政策的优化方向是,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对知识产权资产化的重视,加快确立农业知识产权统一定价系统;适当增加税收优惠及补贴类政策的使用频率;以风险补偿、利率补贴等形式,分散金融机构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借贷和投资风险;激励激发科技创新融资市场和金融投资市场活力。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际上一些科技金融的典型做法,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美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需要强有力的融资渠道支撑其发展。美国的直接融资体系以“股权融资”为核心,通过完善的“股权融资”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利用高效率的风险投资机制打破科技创新屏障。除了直接融资体系外,“PPP模式”成为初创型科技企业主要的信贷方式。此外 ,美国的政策性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能力也不可小觑。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因时制宜的法律体系、高效便捷的中介系统和系统完备的管理机构,打造“财资贷保”共促共融的政策性农村金融体系,强化美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动力。
日本在信用补全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接近半数的中小企业可以从信用担保体系中受益,逐渐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导的合作型金融支持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银行由关系型融资的“管家银行”转向“服务型”融资的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大银行-大企业”模式逐渐 瓦解。目前,德国采用的以政策性银行为驱动、商业银行为砥柱、担保银行护航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有效保障了德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
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模式可以概括为政策扶持模式、银行信贷模式、证券市场融资模式、风险投资模式等4种模式。其中,政策扶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信贷是最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证券市场融资不仅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难题,还可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保障性的金融支持,而风险投资能够以最短时间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实现商品化发展并抢占市场。
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政策性金融体系与市场化融资体系。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主导的财政支持体系有效助力了农业科技创新。首先,合理引导市场性金融资本,扩大财政资金辐射范围。其次,政府专项基金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赋能重点领域助力农业科技创新。
在市场化融资方面,一是搭建起了以商业银行为枢纽的农业科技贷款体系。通过组建金融支农联盟,聚焦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专项贷贯穿创新链,推动了农业科技型企业“提档升级”。二是完善了以扶持“链长”企业为重点任务的复合型金融体系,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投资农业“链长”企业,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打造了以科技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依托股权并购,实现了外延式增长。
那么,我国金融体系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有哪些?
首先,需要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融合,形成“创新+产业+资金”三链协同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在构建“地域内差异化,区域间融合互通”的科技金融流通体系基础上,持续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推进农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优化农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监管系统,营造稳健、透明的农业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多元化农业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三链协同。
其次,推进金融工具与创新活动深度嵌入,形成“财资贷保”共促共融的农业科技金融融资架构。通过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本投入结构,充分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和金融市场活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引导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化融资;创新农业科技信贷运营模式,增加商业金融农业科技信贷定向资金总量;发挥农业科技保险“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效能。
最后,升级科技中介与金融机构服务,搭建农业科技“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传统资金业务与金融中介业务齐头并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益;强化科技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打破产业链与资金链的信息壁垒。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本报记者李晨据其在农业科技金融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整理)
好了,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亟须金融体系支持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