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蓝鲸TMT的创投股东集体清仓套现后,寒武纪实控人“强喂”不减持定心丸,如果您对创投股东集体清仓套现后,寒武纪实控人“强喂”不减持定心丸感兴趣,请往下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蓝鲸财经记者 王晓楠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已经连亏6年,今年上半年,公司又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下半年来,股价持续下行,其创投股东们依旧清仓式减持,套现超40亿元。尽管实控人紧急承诺不减持股份,然而连续“烧钱”的寒武纪究竟何时盈利尚不明了。
虽然寒武纪实控人“强喂”定心丸给投资者,然而其股价在9月26日短暂上涨后,9月27日再次冲低,收于127.27元/股,跌幅2.42%。相比今年4月21日盘中触及271.47元/股的最高值,寒武纪股价已经“腰斩”。
蓝鲸财经就实控人承诺不减持是否与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套现有关,以及是否为了维稳公司股价一事向寒武纪方发送了采访函,截止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实控人“强喂”定心丸
在遭到创投股东集体“清仓式”减持后,寒武纪紧急抛出了实控人的“承诺函”。
9月26日,AI芯片龙头寒武纪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陈天石自愿承诺,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1.20亿股股份,自2023年9月25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将不以任何方式进行减持,包括承诺期间该部分股份若因资本公积转增、派送股票红利、配股、增发等事项产生的新增股份。
对于出具这份承诺函的原因,寒武纪在公告称,董事长陈天石始终坚定看好公司前景,并与公司管理层一道恪尽职守,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基于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对中国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同时为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
消息宣布后,寒武纪早盘股价走高,盘中最大涨幅超6%。9月26日,寒武纪报收130.42元/股,涨幅3.4%。
只不过,投资者并未买这笔账,亦有投资者质疑减持新规下董事长似乎压根就没有减持资格。
目前,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约1.19亿股,按照9月26日收盘价,其持股市值约155亿元。然而按照减持新规,若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证监会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事实上,实控人承诺不减持的寒武纪已经连亏6年,而这也或许也是创投股东集体清仓减持的原因,进而引得实控人“强喂”不减持定心丸。
寒武纪在2020年7月20日上市,发行价为64.39元/股,在上市后第四个交易日,其股价曾达到297.77元/股,然而之后股价一路阴跌,累计跌幅曾一度超过80%。得益于AI热潮,寒武纪在今年3月-4月期间累计暴涨近200%,甚至4月21日盘中创下历史新高271.47元/股。只不过之后股价震荡走低,仅过去5个月,寒武纪的股价较历史最高点已“腰斩”。
值得一提的是,在寒武纪股价波动之际,公司多名创投股东也马不停蹄地疯狂减持。
9月21日晚,寒武纪公告称,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减持实施完毕,3月23日-6月29日累计减持739.87万股,减持总金额约14.81亿元。而在此之前,2022年12月22日-2023年3月13日,国投创业基金已减持寒武纪约672.48万股,减持价格在54.53-99.50元,总金额合计约4.66亿元。
国投创业基金系寒武纪IPO前的股东之一,本次减持前持股比例为1.85%。而本次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持有寒武纪-U股份数量仅剩1176股,持股比例降至0.0003%,可以说是“清仓式”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投创业基金外,古生代创投、宁波瀚高、南京招银、湖北招银4名创投股东也在“清仓式”减持寒武纪。截止目前,前述5名原始股东合计减持约3827.03万股寒武纪的股份,减持总金额超40亿元。
就在董事长陈天石抛出承诺函的当天,寒武纪一个月前披露的3000万元-5000万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有了新进展。9月26日,寒武纪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12.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03%。回购成交价格区间在127.97至129元/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1601.76万元。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寒武纪基本面不佳由来已久。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由同在中科院计算所供职的陈天石和陈云霁两兄弟于2016年创办,其主营业务是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终端智能处理器IP以及上述产品的配套软银开发平台。
作为曾经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生、中科大的博士生、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寒武纪的创始人之一,于1985年出生的陈天石博士目前持有公司28.69%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
2020年,顶着“AI芯片第一股”的头衔寒武纪登陆资本市场,其经营状况一直未见好转,不但上市三年来未盈利,甚至已经连续亏损6年,累亏高达41亿元。
虽然寒武纪的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784.33万元上升至2022年的7.29亿元,然而其归母净利润却是越亏越多。在上市后的三年里,2020-2022年,寒武纪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而在此之前的2017-2019年期间,寒武纪也分别亏损了3.81亿元、4104.65万元、11.79亿元。合计亏损超40亿元。
甚至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还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4亿元,同比下滑33.37%;归母净利润亏损5.4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6.41亿元。
至于亏损原因,寒武纪曾多次表示,尚未盈利主要是由于设计的复杂计算芯片需要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所致。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7-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期间,寒武纪研发支出累计超过47亿元。甚至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高达421.56%。
目前盈利无望的情况下,寒武纪依靠上市前的融资及25亿元的IPO融资支撑公司正常运转,截至6月20日,寒武纪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19.79亿元,但在自身不具备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寒武纪也在积极“瘦身”。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锐减225人,从而也间接坐实了市场关于公司大幅裁员的市场传闻。
今年4月与7月,市场相继传出寒武纪关停汽车业务、裁员的消息。行歌科技是寒武纪于2021年成立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彼时创始人对行歌科技充满了“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是行歌科技一直未有收入,两年来净亏损达2.78亿元。
在裁员传闻出现后,瘦身效果显现,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总额4.8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7亿元,同比减少23.32%。与此同时,2022年底时,寒武纪-U研发人员1205人,占公司总人数79.49%,研发人员平均薪酬72.38万元。而到了2023年6月底,公司研发人员减少至980人,半年减少225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32.17万元。
在今年8月的业绩会上,寒武纪董事长、总经理陈天石公开表示,基于历史及预估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各个业务线进行了调整,目前研发队伍结构合理、技能全面,能够有力支撑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面对公司连年的亏损、股东的大规模减持以及股价大幅回调,昔日“AI芯片第一股”的光环已褪去,曾经靠研发走天下的寒武纪也不得不缩减投入。
干烧外部“输血”
既没有盈利,又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极度“烧钱”的寒武纪只能将目光投向了“外部输血”。
2020年上市后,寒武纪首发募集资金约25.82亿元;2022年,公司又定向发行1380.6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6.72亿元。不难发现,上市以来,寒武纪已经从公开市场募资42.52亿元。
除此之外,政府补助也为寒武纪“输血”不少。2019-2022年,寒武纪获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386.41万元、1.15亿元、2.18亿元和2.69亿元,算上2023年上半年的7314.16万元,四年半来寒武纪共计获得7.08亿元。
说起来,多年以前陈天石也曾为寒武纪设计好了未来,其表示寒武纪要做最正统的芯片设计公司。只不过在经过了主营业务无法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公司只能依靠外部资金“续命”后,寒武纪也在半年报中坦言与英伟达等全球算力龙头企业相比还差距甚远。
好了,关于创投股东集体清仓套现后,寒武纪实控人“强喂”不减持定心丸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