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专项行动结束后怎么办?公安部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后续举措

2023-07-21 19:05:11来源:网信上海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网信上海的专项行动结束后怎么办?公安部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后续举措,如果您对专项行动结束后怎么办?公安部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后续举措感兴趣,请往下看。

公安部今天(7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情况。100天的时间,公安机关清理了70.5万余条网络谣言,这些网络谣言都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滋生扩散开来的?专项行动结束后,公安机关针对网络谣言又将采取哪些整治措施?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应。

通过对当前查处的网络谣言进行分析梳理,公安机关发现,这些谣言主要分为5个大类:

一是“旧谣新传”类谣言。近年来,网上涉及“偷、抢儿童”等“老旧谣言”在网上反复传播,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舆论关注度高,容易引起社会负面情绪,公安机关对此类谣言开展了针对性打击。

二是热点案事件的伴生谣言。热点案事件发生后,往往带有巨大网络流量,一些人员借机编造发布涉事网络谣言,以达到蹭流量、博取关注的目的。例如,2023年5月,“湖北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后二次碾轧身亡”事件发生后,四川齐某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编造“小孩妈妈哭得伤心都是演戏,一共赔偿了260万”等谣言信息,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扩散,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对其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三是利用新技术新应用编造谣言。工作中发现,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汇聚编造网络谣言;一些不法人员甚至使用黑客技术对网站平台进行攻击篡改,获取管理权限后发布谣言信息。例如,甘肃公安机关依法侦办的一起网络谣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洪某某将网上搜索到的相关事故信息,利用人工智能软件编辑整合成“火车撞上正在修路的工人,导致9人死亡”的谣言进行发布。目前,犯罪嫌疑人洪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四是涉校园安全类谣言。当前,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不法人员迎合这种社会情绪与大众关切,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故意编造发布涉校园安全类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五是涉自然灾害类谣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相关谣言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且极易引发群众恐慌情绪,给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一些网民为了博取关注,故意编造涉自然灾害类谣言。

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影响下,一些网民极易被谣言信息带偏认知,形成误导信息的“虹吸现象”,客观上助推谣言的传播扩散,个别网站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言论大量传播扩散。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张俊兵表示,目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即将结束,为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公安机关已将包括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下一步,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还将下大力气加强对网站平台的整治工作,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责任方,特别是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将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依法依规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切断谣言传播链条,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呼吁,“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综合治理需要执法部门和网民共同努力。面对网络谣言,建议广大网民朋友坚持做到“三不”,即“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加强自我防范。

具体来说,一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对网络谣言做到不相信、不传播;二要坚持理智分析和客观判断,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三要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角度,规范网上行为。

公安机关提示,编造传播网络谣言,侵犯公民个人权益,扰乱网络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的,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还涉嫌触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寻衅滋事等犯罪。公民发现个人合法权益因网络谣言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将持续加强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普法宣传,并依法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央视新闻

好了,关于专项行动结束后怎么办?公安部通报网络谣言打击整治后续举措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