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时代财经的AI技术赋能文博会,广东数字产业迎来新机遇,如果您对AI技术赋能文博会,广东数字产业迎来新机遇感兴趣,请往下看。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023年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举办。
据悉,本届文博会有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海外展商参展,展会内容进一步丰富,线下设置6个展馆,分别是数字文化馆、文化产业综合馆A馆、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粤港澳大湾区馆、文旅消费·一带一路国际馆、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
其中,数字文化馆聚焦数字化,重点组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该馆展览面积共2万平方米,专设“数字中国”主题展区,全面展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取得的成果。
时代周报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
数字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向飞跃的新阶段,而文博会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不仅进一步展示前沿科技和优秀文化的融合,还探索了“科技+文化”同频共振的过程,为广东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数字化融合趋势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
AI赋能文博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AI技术被嵌入整个文博会的会场。
在本届文博会的数字文化馆中,首次设立“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展览面积1517平方米。
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观众能了解各个展馆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并体验展位亮点。同时,整个文博会期间,还能在直播间观看展会,拥有即时生成的数字人形象,体验数字人实时技术。
最引人注目的“数字中国”展区。通过数字化技术,该展区突出展示和推广国家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重大平台、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分为开启文化数字化大门、数字文化传承、数字文化创新、数字文明时代四大板块。
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其中,在数字文化传承板块,重点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保存和传承方面的应用;在数字文化创新板块,能够深入体验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并了解国家数字文化发展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文博会首次推出数字文创产品。以文博会吉祥物小水滴“文鹏”的IP为核心,线上发售并赋予门票权限,将文博会小水滴打造成为一张崭新的数字名片。同时,还通过数字门票减少纸质门票的印制,为广大的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数字化服务。
今年文博会,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向外界展示了“文化+科技”的魅力。
作为深圳本土孕育成长的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之一的华强方特集团,在此次文博会的元宇宙VR体验展区,设立方特元宇宙自主研发的多款VR游戏,还针对热播的《熊出没》系列动画作品,改编推出了最新舞台剧《不爱运动的熊二》等。
“数字”广东引领全国
数字化成为引领未来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广东正在经历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最明显的是,广州和深圳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双核引擎”,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将“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数字文化中心”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如今,广州和深圳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涵盖了游戏、动漫、影视等多领域。其中,广州的游戏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众多知名游戏企业,如网易、腾讯等。除了游戏和动漫产业,广州和深圳的数字创意产业还涉及到了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而自2004年在深圳正式创办以来,文博会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同时,也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达到8%,文化企业数量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100万人,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当下,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
这背后,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日后,随着数字文化消费进一步提升,将不断助推文化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好了,关于AI技术赋能文博会,广东数字产业迎来新机遇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