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允许带娃上班”也是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助力,如果您对评论丨“允许带娃上班”也是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助力感兴趣,请往下看。
来自身边的这些善意,可能更容易影响到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近日,浙江杭州的葛女士晒出自己公司允许员工偶尔带娃上班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葛女士称,同事们遇到特殊情况,会偶尔带娃上班,只要不影响工作,公司都是允许的,非常人性化。另一方面,孩子们都非常听话,爸爸妈妈在工作,孩子们就会安静玩耍不会吵闹。
允许员工偶尔带娃上班,这样的“神仙公司”确实够贴心。公司讲人情,员工受鼓舞,如此“双向奔赴”,是难得的职场温暖。当然,职场有职场的规矩,各单位情况不同,但若愿意在工作与人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年轻人的职场打拼并不轻松,关切他们的“后顾之忧”,既是为提升工作效能做增量服务,也是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就在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发布《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背后的语境,是生育、养育、教育等付出直接关联着社会生育率的现实。2021年,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全国0至3岁婴幼儿数量约为4200万,其中三分之一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目前实际入托比仅约5.5%,供给缺口较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孩子往哪儿去、孩子谁来带,成为育龄夫妇必须要面对的具体难题。
一方面,社会大环境需要持续释放暖意。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公司小环境也需要拿出扎实作为。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来自身边的这些善意,可能更容易影响到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允许带娃上班”也是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助力。
需要提醒的是,托育服务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有明确的权责界限。曾有单位因举办员工子女暑期临时托管被举报的现象,让人唏嘘。公司在“带娃”问题上拿出诚心诚意,不仅需要福利政策普惠之外的员工们的支持与理解,更需要职能部门摒弃教条僵化思维,从监管与执法层面捍卫并传递好这份善意。
当然,“允许带娃上班”虽是一种友好善意,却也未必适合所有单位。我们在点赞的同时,也当明确“允许带娃上班”的两个边界:一是“偶尔”,二是“允许”。毕竟,公司不是托育机构,数量太多、频次太密,好心也会办坏事。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有人性化的选择兜底,这才是“允许带娃上班”的本意。更何况,“带娃上班”不是法定权益,不能硬性要求所有公司都能有此自觉。
带娃与上班,未必都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在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与普惠性的前提下,相关部门不妨多多鼓励并支持“允许带娃上班”举措,让孩子在暑期或特殊时刻都能有处可去、有地可托,真正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允许带娃上班”也是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助力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