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中国制造数据亮眼,如果您对评论丨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中国制造数据亮眼感兴趣,请往下看。
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国并非单纯的量变阶段,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从宏观看,一季度GDP同比增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2.2%,经济增速明显。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2.9%。1到3月份,制造业PMI分别为50.1%、52.6%与51.9%,连续三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一季度中国制造业正在复苏。
制造业复苏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疫情结束后的需求释放。很多工厂预判到了需求爆发,年后制造工厂抓紧复产复工,商品需求和制造业产能在2月获得充分释放。
中国制造业高端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打开局面。高端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力。
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稳经济政策成效显现,包括消费券、消费补贴、稳楼市、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企业家信心修复,投入力度显著增强。
制造业企业信心恢复,不仅仅体现在PMI数据上,有一个产业的增长就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装备制造业。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2.5%。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说明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提升,装备制造业是高端制造业,大国重器中技术含量和产业门槛较高,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说明我国制造业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制造业企业正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因为装备制造是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购买的目标,基建、制造工厂扩大产能都需要购买大量装备设备。
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分领域数据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制造业投资增长7.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8%。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并不仅仅是复产复工,在一季度,他们还在主动扩产。这即是制造业企业对未来中国经济信心的体现,也是当前中国市场需求爆发,制造业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主动扩产。
一季度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增速更为亮眼。一季度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小微企业之所以增长迅速,既受益于经济放开,市场需求环境改善,也受益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撑。
小微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毛细血管,发展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一环。未来,除了通过财税政策支持,也要通过释放体制机制红利的方式来促发展。诸如创新方面,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但往往缺乏科技创新资源,政策将在人才、技术资源对接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诸如市场公平竞争体系上,政策要着手构建良好的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既包括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也包括规范小微企业经营行为。支持小微企业,扶持和管理缺一不可。
一季度中国制造数据亮眼,那么二季度能否延续这种趋势?一方面一季度存在需求和产能的集中释放,数据的确会高一点,另一方面二季度线下有五一假期,线上有购物节,两方面叠加会让二季度的消费市场保持一定热度,所以这又会对二季度经济数据产生积极影响。两相对冲,个人认为二季度环比经济数据将保持一季度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环比增减幅度可能不会太高。
当然,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国并非单纯的量变阶段,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现阶段不仅仅要看制造业量的增长,也要进行结构优化。需要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制造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要加快产业数智化。改造传统产业最好的抓手还是数智化,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比如生成式AI,传统产业将通过数智化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比如通过数据要素挖掘新的价值创造机制。
要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有两个抓手:一个是宽松包容的体制机制,给予新兴产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个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在算力、能源、交通等方面加强供给,为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
除了刺激消费,还要驱动创新。一方面要完善驱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未来科技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要通过产学研用结合来释放科技活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数据新生产要素的作用,完善数据确权、数据市场等方面的立法规则,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流通。
综上,一季度制造业高速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二季度这种态势相信将得以保持。但中国制造业的重点将从量变转向质变,质变需要注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在刺激需求的同时,政策面要明确制造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要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壮大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实力才是壮大中国制造的关键。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中国制造数据亮眼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