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建圈强链迎来全新“路线图”,如果您对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建圈强链迎来全新“路线图”感兴趣,请往下看。
4月1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简称“方案”)于近日印发。方案显示,聚焦实现城市战略目标、支撑城市核心功能、构筑产业比较竞争优势,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趋势,成都着力布局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捕捉前沿技术和热点赛道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推动成都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方案指出,成都将进一步健全“链长+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为架构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清单,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此外,成都将对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开展评估问效工作,形成全市上下“以评促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优化调整“圈”与“链”
体现融合和细分两大趋势
为何要对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趋势,结合成都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为成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优化调整生态圈和产业链体系,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绿色低碳、大健康、新消费、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一个产业生态圈囊括了几条重点产业链,少则包含2条重点产业链,多则包括6条重点产业链。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为例,其涵盖的重点产业链数量最多,包括旅游业、文创业(含数字文创)、会展业、体育产业、音乐产业、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等。
成都此前构建了12个产业生态圈,瞄准26条重点产业链发力。经过优化调整之后,产业生态圈数量减少到8个,形成了28条重点产业链。此次优化调整,尤其在重点产业链方面,产业划分更加细化,例如,明确打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高端诊疗、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链。
“比如,在成都,以牙科、医美为代表的高端诊疗产业链一直在稳步发展且形成了比较优势,现在明确将其确定为重点产业链。”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优化调整旨在推动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交叉融合,尤其通过产业链细分,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行业化的政策,“在工作方向上更加明确的话,相关部门、产业资源、市场主体就更加清晰地知道应该在这条产业链上营造怎样的场景和生态”。
实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聚焦“四链融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需要体制机制保障,成都进一步明确链长、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的工作责任,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如何发挥链长作用?方案细化了工作路径。链长将牵头组织研究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指导编制重点产业链“产业图谱”、形成“5+N”产业生态清单,对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进行指导;牵头推动产业联盟建设,搭建政府与“链主”企业、“四上”企业交流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完善专项产业政策。
建圈强链涉及部门较多,如何形成工作合力?方案提出,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要开展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更新产业图谱、“5+N”产业生态清单;制定重点产业链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和统筹推进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评估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制定专项产业政策,构建“一链一政策包”体系。
多个“圈”与“链”落地在区(市)县,将推动成都“三个做优做强”。对此,成都将按照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建设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方案指出,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招引促建,精准匹配土地、资金、能源、载体等资源要素。
成都还注重对建圈强链开展评估问效,尤其聚焦四链融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5+N’产业生态、企业‘四上’培育等共性重点任务细化为具体指标,兼顾不同产业链特性指标。”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通过“目标导向—月季监测—年度考核—优化提升”闭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突出产业发展实效开展综合评估。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
好了,关于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成都建圈强链迎来全新“路线图”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