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贝果财经的专家共议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发展:支持技术创新 加大品牌培育,如果您对专家共议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发展:支持技术创新 加大品牌培育感兴趣,请往下看。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但是这也同样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是全面市场化发展还面临新挑战: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产品性能和质量尚难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则指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如今我们面临的是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的阵痛,是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阵痛,是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转型阵痛。”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汽车行业的剧烈变革,让更多的行业人士感受到了压力。麦格纳中国区负责人吴珍对记者表示:“从今年年初开始,由电动车品牌的‘降价潮’进而引发燃油车品牌大面积降价,让我们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现在正处于电动化的价格战淘汰赛,再过2到3年,智能化的下半场同样也会迎来激烈的智能化的价格战淘汰赛。”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表示。
在此情形之下,不少车企从政策、技术、产业协同等方向上给出了建议。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表示:“希望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则表示,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共同协调,共同制定统一的技术路线发展图。在长城汽车CTO王远力看来:“独木不成林,面对当下的时代变革,应当摒弃单打独斗的模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全面拥抱合作伙伴,与生态链伙伴深度协作。”
记者注意到,也有不少行业人士提出了进行关键技术以及核心材料的突破、强化供应链安全、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推动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面对新时代、新问题,部委领导和与会嘉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围绕着“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业面临市场化不充分等新挑战
当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而对于未来的趋势,行业人士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3年的经济发展要靠车市推动。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实现30%左右的增长,呈现增速逐步放缓、出口增长较强的态势。预计中国汽车产销未来必然会突破4000万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则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快速提升,但目前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芯片、金属矿产、回收体系以及充电补能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还存在。”王青表示。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则认为,当前发展还存在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领域、成本高于售价及产能利用率不足、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还较低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和华北、中原地区,东北和西北的市场发展渗透率远远不足,还需继续加强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效率和功率。新能源汽车环境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充电效率,满足全气候、全场景的使用要求,特别是低温条件下电气的衰减目前还是比较高的。”
欧阳明高也指出了问题所在:“从近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他预计,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对于未来的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则认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竞争核心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节点、大数据的源泉、宽带移动的智能终端、5G通讯的推动者,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又是计算机和分布式能源。传统汽车是以产品为驱动、销售为目的,智能网联汽车是‘产品+服务’双驱动。前者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后者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行业呼吁: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建设共性技术平台
那么,随着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的到来,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该如何设计?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又该如何稳固发展呢?对此,多位车企负责人以及高层领导给出了建议。
“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乃至中国整体汽车行业而言,更多的政策支持将对整个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孟侠表示。基于此,孟侠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其二,加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其三,加强锂和芯片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表示,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预期和准备。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二是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建议采用“多枪快充”的模式。
“‘多枪快充’模式即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台车充电,好处是过去可兼容,未来可拓展,不用改标准等。”王传福称。
邵宾则表示:“在绿电供应体系上,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快统一的电力市场建设,积极营造便利绿电获取的机制,拓宽针对中小企业对绿电获取的渠道,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势头极其强劲。对于下一阶段的技术发展,如大功率充电的相关标准,希望能够尽快明确这个方向,有效地统筹新老标准的切换。”他还表示:“作为一种多功能能源,氢能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氢能是存储和运输可再生能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潜力加速转型。”
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包括利用新的举国体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AI芯片、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二是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全栈可控,降低生产要素的全过程成本。
针对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部署。面向2035年深入研判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的攻关,从源头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则表示,工信部将从支持技术创新、积极扩大消费、推动车路协同、强化支撑保障、加大品牌培育等五个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国内重点矿产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资源稳定供应。加大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海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则表示:“我们将坚持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布局;我们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让产业发展活力充分涌流。”
好了,关于专家共议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发展:支持技术创新 加大品牌培育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