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数字化浪潮来临,TCL科技引领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化发展

2023-03-20 15:05:25来源:中国家电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家电网的数字化浪潮来临,TCL科技引领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化发展,如果您对数字化浪潮来临,TCL科技引领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化发展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以来,数字经济利好政策频出,国内巨头持续发力布局AIGC,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近日,百度正式发布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进一步引发市场空前关注。业界人士认为,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及应用,以技术引领的数字经济浪潮已到来,或将带动数字产业的场景爆发。

作为数字时代信息呈现的主要载体和人机交互的基础窗口,显示面板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化的智能应用亦逐渐成为了显示产业升级的强大赋能力量,推动显示产业迈向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下,以TCL科技(000100)、京东方为代表的半导体显示龙头搭乘政策红利,借力技术赋能,持续引领显示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推动显示行业的应用场景增加和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新型显示行业迎更多发展机遇

目前,国家已经把数字经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两会正式提出成立国家数据局,主要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三大职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数字可视化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新型显示产业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合,同时受益于国家的扶持和时代快速的变迁,显示面板行业也有望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迎来全新快速发展。

新型显示泛指LCD、高世代 OLED、AMOLED、Mini/Micro-LED、QLED、印刷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等技术,近些年随着社会数字化和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型显示技术凭借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视角和更高的色彩还原度,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数字信息的需求。同时,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显示产业协同数字经济,加速拓展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如计算机、智能手机、新兴车载、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办公等,同时不断从日常消费领域向工业控制、安全防护、建筑施工等生产领域演进,向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渗透。

未来,数字经济和新型显示产业的渗透步伐还会不断加快,包括LED显示大屏、VR/AR、软件、控制系统等都有机会迎来进一步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产业列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

在数字经济的不断战略性发展指引下,数据中心的终端显示、车联网的终端显示、车载显示、充电桩的显示、高速路网显示、工业互联网显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界面等也有望加快发展,进一步激发新型显示产业的活力,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数字赋能之下,TCL科技持续引领智能化先进生产技术

随着数字经济新业态和新型显示产业不断融合,如何有效利用数字经济助推产业升级,成为未来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尤其是智能制造层面。

例如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TCL科技紧抓数字化机遇,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投入方向,持续扩充产能、创新技术,引领面板产业智能化先进生产。在企业发展中,旗下TCL华星通过扩建LTPS产线,加速车载、笔电及VR等产品生产和新技术应用,以满足新兴的车载、电竞、VR等应用需求。该产线采用了包括Mini LED/Micro LED显示技术、LTPO背板技术、超高分辨率LTPS技术、触控技术(In-cell Touch、主动笔)、VR等技术,能最大程度满足目标市场客户在不同显示终端的差异化、高端化、智能化要求,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石。

公开信息显示,TCL科技的半导体显示业务通过t3、t5、t9产线,积极布局笔电、平板与车载等领域,实现在IT高端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LTPS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一,电竞显示器全球第一,LTPS笔电出货量全球第二,份额还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工艺持续改善,制造效率大幅提升,实现生产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2019-2021年3年间,产能利用率提升3%,交货周期缩短26.5%,良率提升6.7%,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光伏板块,TCL科技基于对下一代差异化电池技术的前瞻性思考,建设完成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的G12高效电池工程示范线,年产能2GW ;旗下TCL 中环银川六期单晶工厂在拉晶环节的人机配比提升至人均 384 台,人效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TCL科技正在加速迈向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好了,关于数字化浪潮来临,TCL科技引领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化发展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