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财经》杂志的开年举牌热,2023年险资能否“翻身”?,如果您对开年举牌热,2023年险资能否“翻身”?感兴趣,请往下看。
超2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正呈现权益投资回暖、固定收益投资承压以及不动产投资升温的特点,2023年险资能否打赢“翻身仗”
文|丁艳
编辑|杨芮 袁满
保险资金举牌正在升温。
今年以来,已有两家公司主动举牌,分别是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人寿”)举牌首程控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举牌万达信息,而在2022年,险资举牌共计仅4次,其中两次为被动举牌。业内预计,随着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加快,险资举牌频率或将提升。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1%。
《财经》记者关注到,出于对2023年权益市场转暖预期,险资已在2022年四季度埋伏好“弹药”。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和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为24.80万亿元和25.05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分别为12.84%和12.71%,较2022年10月的11.84%出现明显回升。
境外投资操作的交易员布林告诉《财经》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初,其收入锐减,美联储加息对其投资收益影响很大。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市场行情的转暖。北京时间晚8点,在陆家嘴写字楼第18层,Leo正对着电脑研究2023年存在增量空间的投资板块,他是国内一家头部险企资管公司权益投资经理。Leo坦言,2023年市场环境转暖,权益市场预计会带来超额收益,其在去年底已做了加仓操作。
随着2023年开启,疫情阴翳正在逐渐退却、经济开始呈现复苏企稳趋势。近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总体判断,2023年经济有望实现5%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摩根大通等多个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大背景之下,近期对市场行情有着敏锐嗅觉的险资,在权益方面动作颇多。2月6日,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家资产”)官宣,其2022年末首次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了旗下的权益类资管产品。据Wind数据显示,大家资产有统计数据的15款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均超过25%,其中6款产品今年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00%。
随着市场环境转暖,去年呈现“资产荒”、“股债双杀”行情的险资,2023年能否“翻身”?
“如果没有‘黑天鹅’事件,险企投资收益将达5%及以上。”据多位业内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今年险资权益方面收益肯定优于去年,总量层面机会相对丰富,可关注结构性投资机会。但因利率短期上行空间有限等利空因素,业内对于占据险资七成的固定收益投资预期较为一般。另外,三年疫情冲击下,部分不动产价值回归合理区间。今年以来,险资对于大额不动产领域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权益板块投资向暖
“市场正处在一个寒冬过,春天刚刚开始的阶段。”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在最新的一次直播中,如是判断当前市场行情。
实则,在市场环境转暖前夕,险资已悄悄加仓。据多位资深险企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去年11月中旬,部分险资进行了加仓操作,预计2023年上证指数达到3300点将会出现减仓兑现超额收益。
据一位中型险企资产管理中心研究与配置室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坦言,其去年未能赶上11月中旬最佳加仓时机,于12月初进行了加仓。“目前对市场判断还是偏乐观,维持中性仓位,近期并没有主动降低仓位兑现浮盈的想法,预计于上证指数达到3400点-3500点之间将考虑兑现。”
《财经》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1月初开始,上证指数从11月4日的3070.80点一路震荡上行,截至2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已达3280.49点。
“今年险资就是持股待涨,权益方面将带来超额收益,预计险资2023年投资要打一场‘翻身仗’。”一位中型险企投资经理如是对《财经》记者表示。
“建议2023年超配股票,不过仍需注意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逐步提高股息回报的占比。”一位大型上市险企宏观策略研究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详细分析道,由于经济复苏态势明显,股市不像疫情冲击下的三年,有增量的行业较少、资金容易抱团,仅围绕光伏、电车、新能源等赛道来投资,今年市场投资板块主要以行业轮动为主,而非过去三年简单的赛道风格。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认为,2023年权益市场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公司方面已做相关准备,配置方向将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引。
不过亦有大型险企投资经理用“强预期、弱现实”来概括2023年险资投资逻辑。其提醒道,当前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恢复阶段,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诸如:地产政策虽利好,但还没有反映到具体房产销售量、销售价格、房产企业拿地开发数据上;同时,消费虽有恢复但远非强劲,出口不容乐观,美国加息及其对中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的打压等因素仍然存在。
《财经》记者注意到,自去年10月底以来,港股市场行情持续回暖。对于今年港股方面的投资价值,多位险企投资人士认为,港股的估值修复行情已经结束。从溢价角度看,港股和A股已接近,年初以来港股估值已经补回来较多。据上述大型险企资管公司投资经理坦言,去年11月港股有一波较大反弹,但因其波动性太大,诸多外资砍仓,亏本出逃。
对于2023年险资看好板块,多位头部险企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提及,看好政策驱动支持的科技、数字经济板块;同时,关注逐渐复苏的消费板块;若后续经济企稳,金融板块也将存在机会。不过其皆认为,预计新能源板块不会出现近两年那么大的贝塔机会。
另外,一位大型上市险企资管公司投资经理坦言,相对关注高端制造、光伏新技术、工业控制、医药等领域。同时其指出,未来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权益市场回暖的重要信号,近期诸多险企、保险资管机构在二级市场调研频率明显增加。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99家保险机构进行了密集调研,调研次数达562次,涉及上市公司超330家,主要集中在航空货运与物流、工业机械、半导体产品等行业领域。
固定收益投资“拼杀”
除权益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在险资中占据约七成,无疑是险资投资的压舱石。
相较于去年险资增配债券行情,近期多位业内资深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坦言,对于2023年固定收益投资预期一般。若下半年经济进入强复苏阶段,可能债券收益率往上走,国债将出现杀跌,险企存量债券压力较大。
泰康资产方面认为,利率短期上行空间有限,中期维持谨慎。其指出,信用债超跌反弹,信用利差有所压缩但仍然偏高。
据其分析道,2022年12月13日至2023年1月信用债收益率下行0-40bp,信用利差从历史极高的位置压缩约20bp;幅度上短久期城投>普通信用债>二永>产业永续,中短久期品种表现好于长久期,期限利差、等级利差均走扩。同时,信用利差压缩后仍然偏高,中长端和低等级品种尤甚,城投债3Y AA+信用利差处于2016年以来90%分位数。
图片来源:泰康资产“今年头部险企在固定收益方面的预期大概在5%-6%左右,但具体仍需看市场走势,还要关注利率增强的交易盘业绩。”一位头部险企资管公司固定收益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2023年初,市场普遍对债券上半年走势比较看衰,对于保险配置需求,险资可能会等二季度收益率上行之后,再加快配置节奏,主要看好长久期的国债和地方债。
一位大型险企投资经理提醒道,随着利率走低,叠加美国加息政策抑制中国降息,所以今年险资在固定收益方面,需要在信用品种上做信用下沉及久期管理的功课,同时关注可转债、二级债基等含权品种的机会。
邓斌亦表示,2023年债券市场将进入央行集中发债的尾声,未来几年缩表将是必然趋势。因此,平安集团通过延长利率债久期,为将来债券发行缩量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债券配置方面,太保资管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总经理赵峰认为,要坚守信用底线,优选高票息优质资产,关注国债、地方债等品种的配置价值;交易策略方面,要积极参与利率品交易,加大国债期货管理风险的运用。
泰康资产固定收益投资执行总监张明提醒道,利率债需要关注风险;信用债当下调整已经过半,要适度控制久期。低风险偏好可选择2年左右债券组合久期,杠杆适当,总体保持防御;中高风险偏好可选择3年至4年中等组合久期,维持适度杠杆,增配顺经济周期类权益仓位对冲债券久期风险。
《财经》记者注意到,诸多头部险企固定收益部门,债券投资人员是“标配”,但是其亦在近年专门配备了股票投资人员,以实现“固收+”策略。
据一位头部险企固定收益部门股票研究人士表示,相对来说,股市面临“宽货币宽信用,经济预期向上”的最佳时间窗口,相对收益比较乐观,固定收益团队正关注场外申购的优先股,场内普通股由权益团队负责交易。
不动产投资升温
进入2023年,险资对于大额不动产领域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自去年11月以来,房地产政策利好不断,射向房地产的“三支箭”皆已落地,从银行信贷、债券、股权三个渠道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同时,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
据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显示,1月以来,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人寿”)、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康人寿”)等头部机构陆续披露不动产投资信息公告,涉及不动产投资项目共计17个,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具体来看:1月5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发布公告称,出资51.81亿元投资上海虹口区北外滩89街坊项目,并将该项目命名为“友邦金融中心”;1月29日,泰康人寿发布公告称,出资1200万元投资北京燕园养老社区项目。
1月20日,平安人寿发布公告显示,拟投资东方万国项目、弘源科创项目、弘源国际项目、弘源新时代项目共4个产业园区不动产,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33亿元。
从目前上市险企涉房投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涉房投资占比略高于同业,占比为5.2%;中国太保紧随其后,其涉房投资占比为5.1%;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涉房投资占比分别为4.3%、2.5%、2.0%。
数据来源:上市险企半年报邓斌曾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平安配置的不动产项目一半以上是实物不动产,即通过在一线城市布局的收租性资产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未来,公司对于商业办公楼宇、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仍保持浓厚的配置兴趣。
为何今年以来,险资锚定投资不动产领域?据险企投资人士透露,相较于投资地产股而言,险资投资优质不动产项目,可以进行风险把控,在目前政策利好地产转暖、宏观经济修复背景下,有望迎来较好投资收益。
《财经》记者关注到,2022年11月,中国平安董秘曾在互动平台回复时透露,以成熟商办、物流地产为主的不动产投资组合项目为平安保险资金每年带来10%的净投资收益。即使在2021年疫情下,不动产存量组合的投资回报率仍在5%以上。
太平控股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张作学曾在2022年8月底表示,中国太平保险资金持仓地产相关资产约占投资总资产的5.7%,其中将近2%的投资性物业。其指出,公司持有的投资性物业主要分布区域在一线城市或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出租率保持良好,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现金回报。
好了,关于开年举牌热,2023年险资能否“翻身”?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