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希望投资机构也能报个培训班上上”

2023-01-30 17:05:27来源:投中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希望投资机构也能报个培训班上上”,如果您对“希望投资机构也能报个培训班上上”感兴趣,请往下看。

VC/PE全面进入“重投后时代”,各家投资基金也都牟足了劲儿打造自己独特的投后策略。

听说在投后的决赛圈,如果要证明基金做投后做的确实扎实,那就要看自己是不是被投企业遇到困难时第一个联系的人。对于被投企业的定位,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称呼。有机构视企业为伙伴,有机构理解自己为企业的陪跑服务员,还有机构将被投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昵称不同,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大家都是要表达同一个讯息——我们很会做投后。市面上对于宣传投后的话术同质性也较强,大概如下:我们为项目方对接政府资源(翻译:可以帮你找个免费办公室)。我们为项目方融资(免费FA服务)。我们为项目方提供业务支持(帮你介绍客户)。我们为项目方招人(此处必要列举一定时间段内为项目招聘过的最高人数)。……如今VC/PE全面进入“重投后时代”,各家投资基金也都牟足了劲儿打造自己独特的投后策略,除了那些老生常谈之外,我另收集了3家有些特别的声音,也许很难论对错,但至少他们的想法赋予了投后更多的维度。第一种声音:没有投后部门若以人数论,基金投后大概有两种风格,有钱的建立单独而庞大的投后管理部门,走人海战术。钱少的走精品路线,投后人数卡在10人以内,挑选优秀的被投项目做投后。不论哪一种,大家都维持着一个共识:投后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完善,是基金必须做的事。但我发现了新的声音。有一小撮投资人认为投后管理部门并不重要,这一部分投资人有两个共同点:都是PE、人数不多。“费劲组个投后部,反而容易滋生人浮于事”——杭州一家产业GP管理合伙人赵永(化名)这么说。这家GP背靠国资,整个基金人数只在15人左右。赵永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假设你现在碰到事情了,你是找教授,还是通过教授的助理再找到教授?同理,一家创业公司,一个创始人,谁才是最有可能解决他问题的人?是基金合伙人,还是投后部门下的一个同事?”赵永的这番话含藏着两个信息。一,投后的沟通成本很重要。二,至少从赵永个人经历来看,他多数碰到的“被投企业最多的投资诉求是什么”,是需要依靠合伙人及以上级别才能办到的事儿。“什么是投资合伙人(及以上)才能做到的事?”John(化名)——一家PE管理合伙人给出的答案是:资源。John所在的基金同样没有投后管理部门,并依他所说“不考虑建”。资源是John所引以为傲的基金关键特色之一,他将这视为“why me”的回答,“为什么企业选我,为什么LP投我,我们拥有的资源和经验是核心因素,钱真的没那么重要。”而对于投后,和赵永略有些不同的是,John认为投后更应该是合伙人(及以上)自己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基于此逻辑,“没必要再专门建个投后部门。”John还强调了一点:没有投后组,不代表他们不做投后;相反,“平均下来,我每天都一半的时间用来做投后”。第二种声音:做孵化如果说2022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投资人投后做的最多的事是帮企业融资,那么在2023年投后的下一个阶段很可能就是专注搞孵化。这种声音大多来自早期VC,一家投医疗早期基金将重点做孵化列在了他们的年度计划内。其创始人表示,孵化能有效地帮助基金控制资金风险,同时能以全新的角度为孵化企业做投后。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投资的是医疗赛道和卡脖子领域,创始人特别和我强调了他们对培训被投企业政策敏感度的需要,“需要保证政治正确。”另一家投消费的早期VC同样将孵化作为基金内部的重点工作方向。那么为什么投后反而做起了孵化呢?管理合伙人井良(化名)表示问题要反着看,“孵化了企业,怎么做投后?”井良认为,首先孵化对投资人来说是净资产,投资成本低,试错率低;其次,孵化的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投后样本,不管是监测发展、参与经营等,都比普通的被投企业更为细致。投资和孵化在业内不是稀奇事,不少研究院、孵化器一直在专注做这件事,但和前者不同的是,投资人投入孵化的背后是好项目的稀缺。井良表示,很多小的细分的赛道缺乏好的项目,因此干脆自己孵化一个,“我们对产业有很深的积累,能在初期就帮助创业企业理清思路,在问题刚出现甚至还没出现之前,就帮忙,迅速补足创业团队的短板。”“这种成就感,和单纯的投资不同。”当然也有投资人将投资+孵化,视为下一轮的早期投资人内卷大斗,大家对VC做孵化最大的质疑在于“听上去就为了募资的时候让LP爸爸看到自己有努力想出新的业务模式”——某一线基金PR表示。第三种声音:个性化定制资本战略规划

这是个真实案例。A是一家医疗赛道的创业企业,因为团队极为优秀(尤其有海外归来的重量级教授),国家为A提供了免费的办公点和不菲的创业费用。投资机构B找到了A,希望能够作为第一家投资基金投资入股。原本没有市场化融资计划的A,报了一个有点虚高的估值(10位数)。B创始人告诉我,他们基金有一个特色是投后前置,而他们投后有一项特色服务是“个性化定制资本战略规划”。简单来说,B给A全方位制定了融资与估值规划,“A报的估值不适合刚创业的他们,在我们定制的资本战略规划里,我告诉他们那个估值在两年后也可以完成,而且是以更健康的方式。”作为华东区受到支持的企业,A没缺过有意向投资的投资人,但最终A选择了B,以降低了的估值。在B创始人看来,很多科班创业的创业者或创始团队,对融资、估值等资本化领域缺乏健康的认识,“即便是优秀的创业团队,估值高开低走的一大把。”因此B机构的投后有一个核心主旨为,帮助被投企业建立健康的资本战略认知。综上,我之所以列举这三种声音,是出自这三种声音是投资机构对投后愈发专业化的表现的原因。很多时候,细致,未必专业。这句话是一家融资到中后期的B2B公司市场负责人告诉我的,该公司历史完成了4轮融资,背后超过10家投资机构,在与自家投资人对接投后服务的过程中,她发现“一些机构只是说在做投后,其实穷的就只有钱了”。和我吐槽的最后,她发出了呼吁:“给创业者培训是他们很多投后的标配,但希望投资机构也能找个培训班上上。”(文/喜乐,来源/投中网)

好了,关于“希望投资机构也能报个培训班上上”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