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V观财报|1500亿资金已出动,A股公司扎堆回购!什么信号?

2022-12-28 15:05:27来源:中新经纬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新经纬的V观财报|1500亿资金已出动,A股公司扎堆回购!什么信号?,如果您对V观财报|1500亿资金已出动,A股公司扎堆回购!什么信号?感兴趣,请往下看。

中新经纬12月28日电 (张澍楠)今年以来,A股回购总金额超1500亿元,仅28日就有21家A股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释放什么信号?

真金白银护航

岁末年初,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通过回购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Wind显示,年内至今,从已完成回购来看,A股总回购金额超1500亿元,达到1523.07亿,超过去年全年的1263亿元。

具体看,近千家A股公司回购金额超过百万元,近300家A股公司回购金额超亿元,中国平安、招商蛇口、美的集团、京东方A、荣盛石化、中国石化、比亚迪等18家公司已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分行业看,年内回购金额过亿的个股中,所属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材料,资本货物,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仅从今天看(12月28日),Wind显示,共21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公告。其中7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预案,1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购实施进展,13家公司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从回购预案看,当日共2家公司股票回购预案金额超千万。申通快递、欧普泰、秋乐种业回购预案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5500.0万元、1249.0万元、780.0万元。

12月28日,3家公司回购金额过亿。数据来源:Wind 制表:中新经纬张澍楠12月28日,3家公司回购金额过亿。数据来源:Wind 制表:中新经纬张澍楠

从已完成回购来看,当日共3家公司回购金额过亿,分别是华润双鹤、丽尚国潮、齐心集团,回购金额为2.91亿元、2.00亿元、1.50亿元。

荣盛石化年内回购金额最高

按Wind股票回购统计看,荣盛石化为年内回购金额最高个股,为38.80亿元。美的集团紧随其后,回购金额为28.31亿元。顺丰控股排在第三位,回购金额为20.40亿元。

年内回购金额Top10 来源:Wind年内回购金额Top10 来源:Wind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比亚迪等上市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实施股份回购。

比亚迪彼时发布回购公告称,股份回购主要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持续完善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及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中国石化称,此次回购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此外,12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公司也宣布回购计划。如:温氏股份拟用不低于9亿元且不超过18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27.32 元/股(目前股价为18.51元/股)。

历史数据显示,温氏股份自上市以来曾先后进行6次股份回购,回购数量为34.76万股至2167.88万股不等,涉及金额在317.98万元到1.87亿元之间,也就是说,本次回购可谓其史上最大手笔。

回购不能放“空炮”

上市公司密集进行回购,或与监管对上市公司回购“松绑”有关。10月14日,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回购新规的条件变化,中金公司认为,此次回购新规进一步放宽了回购条件、实施条件、禁止回购窗口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包容性与便利性,激发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积极性。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回顾历史来看,监管通常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回购政策实施“松绑”,政策时点与股市低点基本对应,释放积极的政策维稳信号,信号意义大于规模意义。

方正证券分析,回购对公司市场价值提升效果明显,特别是采取回购股份注销形式的、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

收益方面,方正证券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后,短期内对股价影响较小(不考虑预案日当天涨跌幅影响),半年后、一年后分别达到5.09%、13.18%的平均收益,一年后形成5.27%的平均超额收益。

抛出回购方案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落实到位才是关键。如:希努尔(现证券简称:*ST雪发)曾推出不低于3亿元回购计划,结果时隔不到一年,希努尔不但没有花一分钱回购股份,还宣布终止回购计划。正如一些股民所说,不能让“市场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更不能放‘空炮’”。(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好了,关于V观财报|1500亿资金已出动,A股公司扎堆回购!什么信号?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