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商汤失意:部分核心业务“消失”,高管天价薪酬争议不断

2022-09-21 11:05:51来源:新浪科技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浪科技的商汤失意:部分核心业务“消失”,高管天价薪酬争议不断,如果您对商汤失意:部分核心业务“消失”,高管天价薪酬争议不断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在经历了股东解禁后股价下跌超70%后,商汤科技又一次站到了风口边缘。

近日,商汤科技传出公司裁员事宜。据此前报道,此轮调整中,商汤科技核心业务——智慧城市事业群成为了重点波及领域,该事业群约500人离职,削减比例达25%以上,甚至于有业务团队被整体裁撤。

在随后的回应中,商汤科技方面对新浪科技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总数略有增长。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商汤会根据市场环境及自身状况调整组织和人才结构,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商汤整体业务发展正常,社会招聘及校招仍在正常进行中,公司的人才战略未发生变化。”

轻描淡写的回应,掩过了公司核心业务裁员的事实,但却掩盖不住商汤核心业务也开始裁员背后的隐忧。

商汤没汤了?

在脉脉上,有关于商汤科技裁员的讨论仍在继续,网友们仍好奇地追问着,“哪个部门裁员了?裁员赔偿是多少?”也有网友爆料称,商汤此次裁员重灾区为智慧城市事业群,裁员比例高达50%。另有原商汤科技员工表示,自己之前的部门,北京地区基本被一锅端了。

热议之下,商汤科技裁员的事实已无从辩驳。在与新浪科技的沟通中,商汤方面并未否认裁员一事。但也进一步强调,“在调整智慧城市业务的同时,商汤也正在加码智能汽车业务。”据介绍,目前商汤智能汽车事业群已有超1000名员工,同时公司也仍在推进人员招聘,并且在内部开放了转岗机会,有自动驾驶等汽车相关经验者均可申请加入。

当智慧城市业务已然面临规模缩减难题,新的智能汽车业务,俨然成为了商汤扭转公众注意力的“法宝”。然而,这真的能奏效吗?

遍历商汤科技发展史及历年财报发现,自2014年汤晓鸥教授带队发表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以来,以智能安防为主的智慧城市业务,便快速发展成为商汤科技最为核心的业务,且长期作为商汤科技最为核心的营收来源。

据商汤科技财报,2022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智慧城市业务占整体营收31%以上,营收占比仅次于智慧商业业务,远高于营收占比仅为9%的智能汽车业务。而在2021年,智慧城市相关业务为商汤贡献的营收比例,更是高达45%。

当营收占比长期超过30%的核心业务开始裁员,商汤科技的处境,似乎没那么乐观。

要知道,在此之前,2018-2021年间,商汤科技净亏损额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178亿元。即使是在调整后,亏损净额也达1.5亿元、11.55亿元、7.08亿元及14.2亿元。

而在今年6月30日,伴随着商汤科技基石投资者和早期股东的解禁,其股价也曾单日大跌46.77%,从1月4日高点至今,商汤科技的股价累计已大跌74%以下,市值蒸发2000多亿港元。

长期亏损背后,折射出的是商汤整体业务盈利难的通病。在基石投资人们也开始抛弃之后,盈利能力堪忧的商汤科技,也开始步入了裁员收缩规模的地步。

如何寻到源头活水?

一边是核心业务的营收下滑,同时出现人员及规模的缩减。另一边,商汤科技的成本依然在增加。其中,居高不下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的销售成本以及高管人员的天价薪酬,正在成为公司无法避免的硬性成本支出,同时不断削减着公司的利润率。

据商汤科技2022年上半年财报,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14.15亿元,同比减少14.3%。然而在支出方面,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4.88%至20.35亿元,成为了主要的支出项。与此同时,商汤科技三名董事徐立、王晓刚和徐冰,薪酬总计达到11.92亿元,占到了公司营收84%。

收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商汤烧钱的速度。事实上,智慧城市业务营收下滑的背后,为了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突破口,商汤科技也在积极地布局新业务,同时推进新的业务尝试。

在商汤科技近两年来经常提及的智能汽车和元宇宙等业务之外,今年8月,商汤科技还面向C端消费者推出了新产品“元萝卜SenseRobot”AI下棋机器人。只不过作为商汤首款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这款下棋机器人虽然请到了郭晶晶代言,但引发的市场反响并不强烈。

截至发稿,在天猫和京东平台的旗舰店预售页面,这款产品的月销量也仅在百台左右。同时还引发了大量无法联网、功能鸡肋、伪需求等负面评价……

对于商汤科技裁员一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对新浪科技直言:“这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也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传统业务营收下滑,盈利遥遥无期,投资者失去信心,C端新业务又需要时间验证,商汤科技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早些年大部分AI企业过于重视估值以及论文数量,却耽误了在商业落地环节发力,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靠着政府项目和市场红利,仍能做出一些成绩,但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这一模式开始难以为继。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不断涌入AI这一赛道。目前,国内包括阿里、华为等在内的一系列企业,都已具备了AI自研能力,一些传统企业也开始基于开开源可得的AI技术能力,结合自身业务与场景打造自己的智能应用。AI领域的竞争,已经从技术比拼演化至场景、生态乃至于专业知识的竞争。

在夯实技术内功的基础上,还是该形成自己的圈子能力,建立一些行业的护城河,而不是一味地追赶风口。

好了,关于商汤失意:部分核心业务“消失”,高管天价薪酬争议不断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