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心理学家的信念

2022-09-04 21:05:25来源:安徽商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心理学家的信念,如果您对心理学家的信念感兴趣,请往下看。

本真不可见.jpg

■闲读  《本真不可见》 

◎欧根·德雷维尔曼/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柴丹

  《小王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给人内心留下的印记,可能要用一生去消化。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因其空灵的本质,一直对人类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所有新生的生命———婴儿、小狗、小猫、小羊等也会带给人类相似的心灵震撼。有一天,在我的生命中,一个小男孩出生了,我看着他非常稚嫩、天真的小脸,内心忽然又浮现出小王子的意象,我忽然意识到,《小王子》所携带的爱的讯息,不只是文学性的梦想,而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虽然在我们的一生中,只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与之产生深刻感应———婴儿那空灵、纯净的灵魂,其存在就是爱的示现,当即唤醒母亲内心爱的力量:她希望尽己所能,保护这份纯粹又脆弱的爱。所以我便理解,《本真不可见》的作者为什么说《小王子》具有先知呐喊的伟大价值:因为小王子的意象之于人类心灵,就像初生的婴儿之于母亲,唤醒了人类对爱之超越性的渴望。

       小王子所代表的爱是理想的爱,如同婴儿、花朵、水晶一般纯净无染却脆弱。然而,只要我们有过一些生活经验,便会发现,至纯至美的事物总是会招致其反面的威胁。小王子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他看遍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在地球上短暂停留,最后,他虽然带着对爱的领悟返回了B612星球,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地球上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那位在沙漠中邂逅小王子的飞行员,也就是《小王子》的创作者,在故事的最后请求读者:如果谁在沙漠中再次遇见小王子,一定要写信告诉他。

       作者认为,这显然是圣埃克苏佩里心灵的“求救”,他一定不希望小王子———他内心最柔软的爱意,在宇宙中无限期流浪。然而,圣埃克苏佩里没有等到小王子的消息,他在写下《小王子》两年后,也以隐秘而悲壮的形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每一位相信自身工作意义的心理学家,都从根本上对人性怀有最深的期待。由于作者在书中运用不少哲思来阐述《小王子》,一些段落显得艰深,但这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视角解释,小王子的心灵状态反映的正是其创造者自身的心态。童年经历使圣埃克苏佩里感受到,包容一切的母爱之中混杂了伤害、占有和控制,这使他的心灵始终处于一种深刻的纠结状态。他无法完全安心地做一个孩子,在对一切敞开、信任一切的状态中从容停留,也因此对长大成人这件事不情不愿。但是,他又不得不长大,因为“人一旦心怀恐惧就会害怕自己小,是恐惧鞭策着孩子变得更像成年人”。

       心理学家用来描述世间人性两极对立的词语不是“善与恶”,而是“爱与恐惧”。儿童的心灵状态是完整而无意识的,一旦遭遇伤害,便被恐惧所染,无法再经验到最初圆满的状态。每个人都渴望爱,又因无法得到纯粹的爱而受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敏感的圣埃克苏佩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与小王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热爱小王子的纯真,也为他的伤痕而流泪。其实,这也是我们对自我的向往和怜悯。我们在痛惜小王子命运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但我们可能从未想到:对获得纯粹之爱的执念,对恐惧的绝对逃避,是否是伤痕变得难以弥补的原因? 

       作者在描述并分析了荒诞小行星上“不可救药”的大人们的所作所为后,提出一个属于心理治疗师的愿望:去理解这些奇奇怪怪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对小王子的苛求吗?  

       圣埃克苏佩里,这位上天入地追寻爱的勇士,未曾意识到爱的两极就在自身之内,地球上的飞行员与B612星球的小王子从未分离。如果他允许这两极真正相遇,那么更有力量、更具包容性的爱就出现了。

       如何从伤害中看到完满,看到爱,是人类对爱的终极思考。《本真不可见》体现了一位心理学家的激情和浪漫,这来自他对人性的执著信念。作者无意以精神分析的炫技来分析圣埃克苏佩里的私人经历,而是带着对人性的悲悯和理解之心,试图理解一个生命的赤诚和无奈。他承认,圣埃克苏佩里对爱的探索已接近生命的极限。只是,个体之爱的尽头依然需要一份理性和践行的勇气,而不是沉溺于伤感中不能自拔。这是依然活在世间的我们可以做的。

好了,关于心理学家的信念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