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箔”巨头重金“押注”“宁王”抢占先机 复合铜箔赛道前景几何?

2024-01-26 09:05:47来源:投资者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资者网的巨头重金“押注”“宁王”抢占先机 复合铜箔赛道前景几何?,如果您对巨头重金“押注”“宁王”抢占先机 复合铜箔赛道前景几何?感兴趣,请往下看。

《投资者网》叶芯

自“双碳”及“节能减排”等政策推行以来,新能源发展浪潮涌起。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产量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历程中,新技术轮番登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在动力电池上,复合铜箔由于其安全性高、提升能量密度、材料成本低,成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新选择。

基于复合铜箔的产业优势,其被视为是对传统铜箔的替代性材料,也引起各大企业纷纷抢滩押注,如铜陵有色、万顺新材、双星新材、英联股份、宝明科技等上市公司,有些已经“砸下”重金投资建设复合铜箔产线,有些则刚刚成立专门攻关团队研究开发复合铜箔,各家企业布局复合铜箔的进展不一。而市场机构预计,2024年将会是复合铜箔上车元年。

材料迭代优势突出

产业因“新”而变,经济因“新”而进。复合铜箔兼具安全性、适用性与经济性,是传统铜箔的良好替代。

铜箔,是将高纯度的铜材,经过压延加工或电化学等方法制成的一种箔状制品,是现代电子行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其中,锂电铜箔在锂电池中既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

根据研报数据,传统铜箔在三元电池的成本中占比约为9%,在磷酸铁锂电池中成本占比约为11%。而在电池重量中,传统铜箔占比约为11%。

但作为传统锂电负极集流体材料的铜箔存在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因原材料影响,生产成本高、重量占比大等不可避免;存在安全隐患,当锂电池面临极端情况或受到穿刺后,容易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电池自燃。

轻薄化,成为铜箔发展路径的明确趋势。当前6μm铜箔已经成为铜箔市场主流,由2020年市场占比45%提升至2022年的78%。6μm以上铜箔市占率不断被抢占,6μm以下铜箔,如5μm、4.5μm及更薄的3.5μm、3μm铜箔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研发升级,技术迭代。复合铜箔的面世,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铜箔的成本及安全问题。

复合型铜箔采用“铜-高分子材料-铜”的“三明治”结构。“磁控溅射+电镀”的两步法,是目前复合铜箔的主流工艺,在基材为3-8μm厚度的高分子材料(PET、PP、PI等)表面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制作一层50nm左右的金属层,从而达到基材表面金属化,形成半成品。接着通过水电镀的方式将厚度1μm及以上的铜通过离子置换的方式电镀至基材上,最终制成合计厚度约5-10μm的复合铜箔。

以PET铜箔为例,复合铜箔较传统铜箔能够降低约2/3的金属铜使用,当产品大规模量产后,其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同时,更少的使用铜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本身重量,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据测算,由于PET铜箔比传统铜箔使用更低量的铜箔,综合理论成本要比传统铜箔低30%以上。举例来看,“1μm铜+4μmPET+1μm铜”的PET铜箔重量为6μm传统铜箔的45%左右,应用在动力电池上能提高5-10%的质量能量密度,且原材料成本仅为传统铜箔的1/3左右。

商业化落地待加速

复合铜箔优越的性能,使得下游电池厂商对复合铜箔的态度积极,相关企业也在纷纷抢滩布局复合铜箔。

在上市公司中,宝明科技、双星新材等多家企业均已布局复合铜箔赛道。

举例来看,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宝明科技设立时主要从事LED背光源业务;2007年公司开始介入触摸屏业务,主要从事LED背光源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2021年,开始切入锂电复合铜箔。

根据宝明科技公告,2022年7月,公司拟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锂电池复合铜箔。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2023年1月,宝明科技拟在马鞍山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实施复合铜箔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为62亿元。据研报测算,公司复合铜箔产能合计将达到14亿平方米。

英联股份也于2023年2月1日设立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复合铝箔项目,项目总投资30.89亿元,建设100条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线和10条复合铝箔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复合铜箔5亿平方米、复合铝箔1亿平方米。

投资建厂后,布局复合铜箔先行者,如双星新材、万顺新材等,其产品也已经经过循环测试,获得下游客户订单,实现产业化从0-1的突破。

根据双星新材公告,双星新材于2022年12月完成首条PET复合铜箔设备安装,随之产品送样下游客户,经客户反复测试验证,并于2023年6月日获得客户的首张产品订单。对此山西证券预计,双星新材2023年有5000万平米的复合铜箔产能,二期规划达产后将有5亿平方米产能。

此外,万顺新材也于2023年6月公告全资子公司已多次送样下游客户,复合铜箔产品经客户测试验证,并获得了客户首张复合铜箔产品订单。

而对于更多的复合铜箔入局者,目前还未商业化落地。

比如,东材科技1月2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近两年一直聚焦于PP铜箔复合集流体项目的研发、制备,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卷材的客户送样验证阶段。

胜利精密1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复合铜箔产品正在有序推进中。

璞泰来1月15日称,公司复合铜箔产品方案已获得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相关产线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阿石创1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复合铜箔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投产规划视研发进度再行确定。

而铜陵有色、铜冠铜箔等企业,则于近期才对外公布称,已组建专业团队研发复合铜箔。

产能需求或过剩

目前来看,各大企业大规模扩产计划能否顺利落地,还有待观察。而另一方面,复合铜箔对传统铜箔的产品替代、产能消化是否顺利,也值得关注。

根据东吴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需求预计将达到2594GW,复合铜箔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10%,全球复合铜箔的需求预计将达到29亿平方米;而以中信证券的预测数据计,2025年,全球复合锂电铜箔的对应需求预计约为20亿平方米。

而根据双星新材、宝明科技、英联股份三家企业的规划产能,已有合计约24亿平方米的复合铜箔产能,产能规划已超过中信证券预测需求、并将接近东吴证券预测需求。

此外,在非上市公司中,2023年12月28日,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美新材料铜复合集流体MC规模化产品落地仪式举行,标志着金美新材料新一代6微米铜复合集流体产品已经正式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目前产线正在产能爬坡阶段,满产后铜复合集流体单条产线产能将达到300万平方米/月,将于2024年开启大批量供货。

据介绍,金美新材料从2015年开始新材料开发工作,于2016年开始研发复合集流体产品,并在2018年实现复合集流体上车,与宁德时代合作多年。2023年4月,极氪009使用美金新材料的复合集流体,问界M9也将应用金美新材料新一代6微米铜复合集流体产品。

在复合铜箔前期没有大规模的上车使用经验前,宁德时代可谓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未来,商业化落地的最有效催化剂就是复合铜箔“上车”,这也将代表着量产工艺、上下游价格博弈等全链条的打通。

而产品定价,是下游客户选择复合铜箔替代传统铜箔,绕不开的议题之一。目前复合铜箔制造厂商前期不会将价格定得比较低。据中信证券披露,以某龙头厂商为例,初期产品价格10元/平方米,高于传统铜箔价格。对将复合铜箔战略定位于长期降本的电池厂商,当前高企的价格仍需要谈判。

复合铜箔潜在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信达证券研报分析,在保守情况下,预测2025年复合铜箔渗透率为10%,复合铜箔需求为23.7亿平方米,市场空间为130.6亿元;乐观情况下,预测2025年复合铜箔渗透率为20%,复合铜箔需求为47.5亿平方米,市场空间为261.1亿元。

高安全性、低成本、兼容性强等性能优势,是复合铜箔产业化加速的基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态势,动力电池大规模扩产和产品性能提升的背景下,复合铜箔有望打开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不过,复合铜箔产业当前低渗透率,各大企业能否规模化量产,实现产品上车,提速商业化落地,是复合铜箔长期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对于复合铜箔的发展前景,中信证券等研究机构也在研报中提示了“复合铜箔渗透率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超预期、出现其他替代技术”等风险。(思维财经出品)■

好了,关于巨头重金“押注”“宁王”抢占先机 复合铜箔赛道前景几何?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