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高校“剥离”住宿,应该循序渐进,如果您对评论丨高校“剥离”住宿,应该循序渐进感兴趣,请往下看。
部分高校要“剥离”住宿提供职能,应循序渐进,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更合理、也更负责任的做法
上大学、住宿舍,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下意识的反应。但近年来,多所高校相继宣布“不予安排住宿”,让很多人感到“有点蒙”。
例如,据报道,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而早在2019年,复旦大学就明确,除部分类别外,不为专硕生提供校内住宿,会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总的来看,目前“不予提供住宿”的对象主要是硕士研究生,其原因也很简单。近年来,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但部分学校的校舍建设速度却在逐渐放缓,一些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那么,部分高校不给学生提供宿舍,合理吗?
事实上,确实没有哪一项法律法规要求高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宿舍。并且,从国际上看,高校不为研究生安排住宿是普遍做法,甚至在一些国家,部分学校连本科生的住宿都不安排。那这是否说明,我国部分高校不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宿舍,就是理所当然的?
不能如此简单类比。首先,我国大学以公立高校为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学生群体几乎没有收入,因此,以低于市场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就成了惯例。这种做法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便于管理。只不过,硕士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相对比较成熟,在住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让部分或全部硕士研究生自行安排住宿,风险相对较小,具有可行性。
但不能因此就觉得高校毫无责任,可以一放了之了。一方面,相关高校应该提前将是否安排住宿的信息告知社会,让准备报考的学生产生理性的预期,尽早将住宿问题纳入考虑中来,以免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即使不安排宿舍,也应尽量帮助学生解决住宿问题。比如,有的学校提供交通补贴,有的学校提供住宿补贴,有的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学生联系适宜的校外住宿地……这些做法或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或能缓解学生“孤军奋战”找房子的压力,都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住宿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大事,不可轻忽。人们可以理解部分高校不给研究生提供住宿,但高校不能一刀切地将学生推给市场。在国外不提供住宿的大学周边,有的配有第三方建设的学生公寓,有的附近有较为成熟的社区,其中一些房屋长期出租给学生。这些都是长期发展形成的住宿环境。而目前我国大学周边,可能不一定都存在这样的住宿资源。因此,部分高校要“剥离”住宿提供职能,同样也应循序渐进,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更合理、也更负责任的做法。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高校“剥离”住宿,应该循序渐进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