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加速前沿产业发展,产业资本来到聚光灯下,如果您对加速前沿产业发展,产业资本来到聚光灯下感兴趣,请往下看。
要想加速前沿产业规模化及落地,除了要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深耕产业的高质量人才,也离不开起到催化剂作用的产业资本。
从商业航天,到量子计算,前沿产业不仅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和投资机遇。要想加速前沿产业规模化及落地,除了要有颠覆性的前沿技术、深耕产业的高质量人才,也离不开起到催化剂作用的产业资本。8月31日,在由投中信息举办的“2023天府创新资本论坛”上,毅达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尤劲柏、交子金控投资总监付剑峰、博源资本主管合伙人刘曜、微纳星空创始人&董事长高恩宇、联创资本创始合伙人韩宇泽、投中网主编曹玮钰就《创新创业创投齐发力,锚定中国前沿产业未来》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高恩宇深刻感受到,在创业的各个阶段,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尤其是早期阶段,需要资本的推动才能让公司正常运转。韩宇泽认为,将创投和产业资本深度融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并能更好地为项目赋能。在尤劲柏看来,CVC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牵引力非常强,能给被投企业带来非常强大的产业赋能。据曹玮钰观察,产业投资带来的产业协同效应明显,基于产业链投资和产业生态布局是现在机构的共识性操作。结合多年的投资经验,刘曜判断一家机构肯定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边界,通过在熟悉的领域投资,围绕产业链形成资产组合,有利于建立生态圈。“做产业投资一定要结合区域,同时要考虑地方的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要素。”付剑峰补充道。 以下为现场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曹玮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感谢今天来现场的几位嘉宾。我们这场的主题是《创新创业创投齐发力,锚定中国前沿产业未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前沿产业的未来需要多方共同助力,我们今天的嘉宾阵容也很应景,有市场化GP、国资平台、成都本土GP,也有创业公司。我们首先有请嘉宾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尤劲柏:大家好,我是来自毅达资本的尤劲柏。毅达资本是一家总部在南京,面向全国布局的创投机构,公司累计基金管理规模为1260亿元,已经投资了超过1300家企业,其中233家企业成功登陆各类资本市场。2023年至今,毅达资本新增了12家企业IPO。我们主要关注战略新兴产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半导体,高端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欢迎在座的各位同行和企业家和我们一起合作。 刘曜:大家好,我是博源资本的刘曜。博源资本注册在成都,是一家本地投资机构,主要的基金也注册在成都。实际上,我们最近几只基金都注册在天府新区,天府新区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博源资本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投资,在此基础上,沿着产业链向全国布局。我们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这十年来大概投了60多个项目,其中60%在成都。成都也是一个高产的地方,每年都有20家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我们基金基本上每年也有一到两家上市,所以在成都开资本市场的会议,总可以吸引很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一起来交流分享,谢谢大家!韩宇泽:大家好,我是联创资本的韩宇泽。联创资本在1999年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现在走过了24年,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472亿元,主要的投资聚焦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方面。过去24年,我们大概投资了300多家企业,现在已经成功上市了96家。联创资本总部在上海,现在也是保险资产的A类管理人,杭州、苏州、山东、海南、深圳、新疆也都有我们的办事机构和基金。谢谢!付剑峰:大家好,我是成都交子金控集团的付剑峰。成都交子金控集团是成都市于2008年9月成立的市属唯一以金融资本运作为核心主业的综合型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是市委、市政府整合布局金融资源、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交子金控集团遵照监管规定,聚焦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围绕三大领域进行金融全产业链布局:一是参控股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持牌金融机构;二是投资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包括担保、小贷、租赁等“7+4”地方金融组织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三是开展金融科技、金融基础设施等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我分管所有的基金板块,这几年正在加快推动以基金方式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我们设立了各类子基金40多支,还有一些功能性基金,包括债转股、区域建设发展等类型的基金产品,还受托管理3支政府基金,总规模是1200多亿元,现在已投企业上市了60家。我们的重点是助力本地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谢谢!高恩宇:各位成都天府的领导们,投资机构的领导们,还有创业投资机构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微纳星空的创始人和董事长高恩宇。微纳星空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卫星研发制造的民营商业航空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各类为政府、高校、国防,以及出口项目商提供的高端卫星产品,尤其是高分辨率的卫星和雷达卫星。目前,我们在卫星的研发、制造、集成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现在也在积极筹划登陆资本市场,也欢迎各位到北京跟我们合作交流。 曹玮钰:前沿产业这个概念有点宽泛,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在常见的硬科技,包括前不久的温室超导、量子计算这些有科幻色彩的词语,而这些产业也依托于扎实的产业链。请我们的嘉宾分享一下前沿产业的定义是什么,与基础产业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又是什么? 高恩宇:我干得是商业航天,其它领域更宽泛,但是提到航天的时候,讲的就是航天强国,唯一指向了一个细分的领域。航天在目前的国计民生和未来国际形势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所谓新的科技、新的领域里边,大家一聊航天就要提马斯克,因为在马斯克不断地技术催生下,不只是中国的商业航天,也涉及全人类,都有新的科技力量不断地诞生。他现在不仅是实现了火箭的回收,未来还要实现火星载人往返。在航天上不见天花板的领域中,我们觉得未来会更多地引领其它领域发展,也会带动一批商业航天企业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曹玮钰:商业航天充满了很强的科幻色彩和想象空间,也是成都强有力的一个产业。接下来请付总聊一下。付剑峰:我个人这样理解前沿产业,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消费需求的产生,都会对市场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以和传统产业结合焕发出新的市场需求,都应该予以关注。 在国家的层面,很多的科研和前沿性的研究,短期内看不出在市场上的需求和价值,但长期来看还是有非常好的作用。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前沿产业就是在未来中长期对社会、经济、生活、生产有没有一个大的颠覆性改造,有没有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的产业将来也有焕发生机的机会,未来前沿的技术也有更好的应用。无论是人类在微观物理学,还是宏观方面,都值得探索。在投资方面,还是要看价值。韩宇泽:与传统产业相比,前沿产业可能有三个特征比较明显。第一个,前沿产业必须是一种科创驱动;第二个,未来一定是高附加值;第三个,这个行业最大的特征就是高风险,是不是有高回报还不一定。所以,这三个特征非常明显。如果是定义第一和第三个风险,像中国现在发展的新材料就是一个前沿产业,因为新材料在中国10%能在世界领先,其他60%、70%都是在追赶,但20%、30%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前沿产业,它的复合增长率现在超过20%。当然,新能源也是前沿产业,因为它是一个确定性的长周期发展的产业。虽然这些年中国领先一部分,但是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现在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也都是前沿产业,也肯定是看好这个行业。 曹玮钰:谢谢韩总,新材料也是联创的关注赛道。下面请刘总聊聊。 刘曜: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理解,前沿产业首先有这样一个特征,那就是依托于前沿的技术;第二个,最终要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三个,涉及到国家战略,可能会从更长远或者更宏大的角度去思考,会导致国与国竞争势力的变化。这可能是前沿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地方。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不同的机构对前沿产业有不同的关注方法,我们作为中小投资机构,可能并不会在短期做大量的投资配置,但是可以转化为研究细分领域里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方向。同时,结合着我们现在已经形成的一些投资,或者我们准备投资的一些项目,去进行更紧密的思考,所以我觉得它指引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地去考虑它的社会经济和现实价值,以及需求和技术的可实现性等。谢谢!曹玮钰:谢谢刘总,博源资本深耕成都本地,主要方向也是硬科技,很符合我们今天的话题。有请尤总。尤劲柏:提到前沿产业,就会想到美国《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本书。我认为前沿产业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前沿,一定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甚至是科技上的革命,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或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第二个是产业,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产业不是停留在一些很早的理论探索或者实验室的研究阶段,更应当是一个可能进入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早期阶段或者说是接近产业化了,这样才能够称之为前沿产业,它是相对于成熟产业和前沿科技而言。结合这两点,我们现在所看到或者投资机构现在积极参与的,包括光伏领域的钙钛矿电池、储能领域的氢燃料电池,以及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都可以列入到前沿产业的范畴。曹玮钰:刚才听下来,我觉得几位嘉宾的回答殊途同归,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阐释。其实早在2014年,双创的口号就提了出来,当时我们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天的主体又加了一个创投。自2014年到现在近10年时间,基本也是一个一级市场的基金周期,投融资市场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创业端来讲,我们可以观察到创业者的门槛正在不断拔高,之前更草根一点,随着科技时代来临,很多博士、院士等高素质人才加入创业阵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主题从之前以移动互联网和TMT为主,变成了科技为主线。从资金端来源来看,政府和国资成为了最主要的主体。风险投资作为一个舶来品,风险投资进入中国二十年,有力塑造了中国的商业社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各位认为创投对现在的商业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哪些助力?尤劲柏:创投对产业的支持,尤其是对前沿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肯定是资金支持,尤其是在一些非常早期阶段的企业或者项目,传统金融由于自身特点无法覆盖提供服务的环节。可以说,整个创投行业提供了一个相对不可替代的作用来帮助企业,尤其是企业在天使阶段到成长早期阶段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扶上一把。第二个是大家讲的赋能,一个专业的创投机构,尤其是在某些行业深耕的投资机构,它能够从整个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提供赋能。比如科研人员创业的项目,因为科研人员原来做研究,所以可能对市场、供应链等了解不多,创投机构就可以通过产业生态圈给企业做全面的赋能。第三个是提供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帮助,专业创投机构调研投资过海量的企业,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都能对企业有帮助,但是管理上的失败教训却可以帮助被投资企业少走弯路。另外一方面,投资机构围绕各产业链建立了生态圈和人才库,可以帮助企业招聘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创投机构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给早期阶段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对于后期阶段的企业,主要是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帮助。刘曜:尤总已经讲得很好了。创投市场的投资规模发展挺快,基金规模大概有10万亿元,创业者还是很容易融到钱。作为投资而言,能为创业者带来什么?首先是钱,没有钱你的想法无法实现。第二个是赋能,做各种为企业服务的事,也就是陪伴企业成长。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体会,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帮助对方解决成长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实现多赢,我觉得这是投资机构对企业最大的帮助。韩宇泽:实际上,创业创新离不开创投。至少有两个很重要的数据可以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截至2022年底,上市公司里边风险投资的渗透比例为69.3%,其中科创板上市的企业的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4.3%,这就已经证明创投对推动整个产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这几年重点发展的一个“卡脖子”项目,半导体和芯片产业近三年的投资是前十年的数倍,如果没有这么多的资金介入,这些产业很难发展起来,所以中国创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还是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第二个是意识。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投行业本身也开始洗牌了,近几年注销的管理机构大于新增加的管理机构。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注销的机构已经接近2千家,监管的门槛在提高,市场自然淘汰也在加速。今年当然更难了,一直谈到人民币融资难,但更重要的是美元基金在中国是更大幅度地下降,这对整个创业创新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个行业也在逼着创投机构转型和发展,来适应中国创业创新或者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谢谢!曹玮钰:非常清晰点出了一个市场的新趋势。请付总聊一下。付剑峰:创投这个词是舶来品,到底是风险投资还是创业投资,我们写报告最后还是选择了创投。很多人都研究过创投对于创新产业的积极作用,创投产生的创新成果数量是普遍研发的3-5倍。我的博士论文以母基金为主,对各类企业作出实验研究,比较有积极效果的是母基金,也就是FOF的模式,所以我们在成都大量推动优秀机构做子基金。创投机构以法人形式出现,在美国是1945年,到英国是1946年,而中国是中国科技大会,在1985年成立了第一家创投机构,1999年是国家的政策开始推动,2004年是九部委出台了第一个创投行业的文件,包括后续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机构也出现了很多。中国的创投和国外非常不一样,我们最早全部是地方国资率先起来,包括还有一批海外归来且对这个行业先知先觉的同志。我也对创投、对产业创新发展做过很多研究,发现创业板前一百家的企业,最后都有60-70%的投资机构在里头。这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机构在注销,一些在兴起。我们属于区域性基金,选择优秀的机构合作,也是为了本地的企业成长,国资基金、政府投资基金不是以盈利为主。现在创投行业有些急功近利,投什么项目都跟进,但帮助科技创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并不是说国资自己要做什么,创投还是要扶持行业,带动创新创业。对于2014年的大众创新创业,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投资人,亦或是领导,对于投资、企业增值,包括资本市场的理念,已经比十年前理解得更加深刻。现在是越来越朝资本市场的路径走去,创投市场也是发挥了非常好的资本推动作用。曹玮钰:付总刚才提到,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今因为种种原因,整个市场也在大洗牌,优秀的投资机构肯定能活下去,相对不那么优秀的投资机构可能会随着时代退出舞台,整个资本市场在慢下来,更有耐心。下面请高总。高恩宇:在创业的各个阶段,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尤其是早期阶段,资本的推动才能让公司正常运转。航天行业的典型特点的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最重要的是资本密集。现在市面上可圈可点的火箭和卫星制造公司,基本上都是高估值,只有很大的融资体量才能支撑高端技术不断发展。而且航天技术还有特殊性,它是一个长周期项目。中国在全世界属于航天强国,这是从一九五几年开始,经过几十年奋斗积累下来的结果,所以航天行业需要投资人具有非凡的耐性,能跟企业共同成长。另外就是中国的创投环境,之前我也跟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外的朋友交流过,他们也想创业,但是目前真正的创业环境最好的就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商业环境才能让公司拿到大钱,基本只有这两个国家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国家不断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我创业的时候,也跟父辈聊到如何看待创业资本。老一辈的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不能想象别人会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为你掏钱,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对于创业者来说,面对各个阶段的投资人,还是要身怀感恩之心。各个阶段不同的投资人,实际上会给创业者带来不同的资源和思想,不仅会在团队的成长过程中给出很多建议,同时也会在企业治理上提供非常中肯的意见。当公司遇到一些重大事项,也会有一些投资人股东参与进来,帮助公司在重大历史时期作出一些非常重要的选择。因为我们是链主单位,有一些擅长投产业链的投资人在投了我们之后,会帮我们进行产业链整合。这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开拓市场,还是降低成本,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曹玮钰:高总引出了我们下一个话题,就是产业资本的发力。产业投资的思路跟市场化机构与国资平台都不一样,产业协同效应更明显,算的是大账。现在是科技为主题的时代,产业链投资和产业生态布局是现在机构的共识性操作,想问几位投资人嘉宾,如何发挥优势跟这些产业资本做竞争呢?从企业方的角度来说,在进行资方筛选的时候有哪些考虑呢? 尤劲柏:这些年CVC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异军突起,CVC好多做法值得我们传统的创投机构去借鉴。CVC对其所在的行业领域确实理解得非常深,所以他们敢于做前瞻性的投资和布局。第二点CVC尤其是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牵引力非常强的链主企业,它给被投资企业带来产业的赋能非常强大。结合这两点,国内的CVC发展很快,而且对行业生态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前段时间,有数据统计了2023年度上半年机构IPO数量排名,前十名除了少数几家老牌VC机构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CVC。我们确实要借鉴CVC投资培育产业生态链的做法,要对重点关注的产业扎得深,做产业生态链布局,这样才可以看得更准,更加精准地投早、投小,给企业提供更多产业赋能的资源和手段。 曹玮钰:谢谢尤总,非常与时俱进。接下来请刘曜。刘曜:沿着产业链进行投资,实际上也是这么多年我们长期坚持的方向。一个机构肯定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边界,你在这个熟悉的领域投资,在产业链的环节形成了一些组合,有利于你在行业内进行互动。韩宇泽:对于CVC投资,确实近几年好像看起来在崛起,发展的势头也挺猛,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有钱,任性。这也是一种趋势,但是这种会不会成为创投所走的路线,我认为不一定。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杭州一个论坛,其中相关的监管部门,也是我们创投业领军的负责人也讲到了这个,他认为两种方式不大认可,CVC投资他不大认可,政府引导基金如果都是重新搭一个新的班子来管理,他不认可这样的模式,时间会检验一切,假以时日,过五年十年再看一看是不是真能走好。这些年部分企业家也做了一些投资,事实证明,看看这些企业家的投资成功率有多少?很多业界很有名的上市公司,今天出了一些问题都是大股东在这个期间做的一些疯狂的投资,导致了上市公司出现风险。包括二级市场的一些暴跌是因为股权质押率太高了,所以我觉得不一定好。 另一个是我认为,创投机构这么多年的在这个行业耕耘,踩过的坑,挑战过的风险,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它的经验积累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它拥有的信息资源,一定是对这个行业(认知)更清晰的。(产业投资)容易出现灯下黑的现象,因为有些产业企业家第一个看不起别人,第二个他实际上对投资的理解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产业资本一定和创投深度的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是在项目的培育程度,还是投后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因为很多的产业资本本身没有专业团队来管这个事情,所以我认为融合是最佳的一个模式。 付剑峰:现在的产业投资确实对市场信号有一些影响,以产业投资和招商的逻辑对项目进行判断和估值,确实对一些原有的投资价值、估值理念和逻辑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我觉得市场最终会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三年前有些行业非常热,股价也很高,到今年腰斩还是轻的,这都是市场给出的一个价值回归的信号,也是正确的答案。我们做投资,我原来在科技口干了很多工作,我们就是投下一轮前沿产业,不投当前的热点,我们认为投当前的热点像买了一个头等舱的站票,我们反而愿意去投有影响力有潜力的机会。创投我们在做,做早前期,也会做产业。做产业投资一定要结合区域,同时要考虑地方的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等多方面要素。在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支持这个技术、支持这个团队,支持这个品牌,这还是有差异的。高恩宇:站在企业这一端,我们认为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提供不同助力的投资人。早期、天使,看人为主。中期,我们是希望接创投基金能够陆续的到达,把政府的落地资源政策带动起来。尤其是像我们现在已经中标了国家任务,后期也更需要代表国家意志的基金对我们进行投资,对我们中标的情况经营的行为进行更大程度的助力和提升。我们的公司目标比较明确,供应链比较明确的时候,我们的股东往往更容易在我们的供应商里边体现出。我们也期待股东能够在这些层面立显出更多的创投项目。整合产业链也是未来的一个诉求。在登陆资本市场之前我们不考虑(用)自有的资金去做并购,希望通过股东的力量把供应链进行整合,从而做到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能够跟我们有更大的融合。曹玮钰:最后一个问题,请微纳星空分享,期待资本方怎样支持行业的发展?给投资人的最后一个问题,稍显犀利,创投机构是创新的引领者,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投资机构在组织架构、理念等层面好像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化。现在我们到了完全不同的一个投资时代,投资机构可以进行哪些层面的进化呢?高恩宇:商业航天其实是两大板块,一块集中在高端制造上,主要就是卫星、火箭以及供应链。另外一块是在卫星的数据应用上。早在商业航天出政策之前就有很多公司把数据应用做得很好了,陆陆续续也有一些数据应用的上市公司。在创业大潮中出来的做应用的公司目前还处于规模比较小的一个阶段,所以这一轮投资人关注的商业航天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这一端。从2005年国家航天局出台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的白皮书,到今年经过了7、8年的时间,无论是火箭企业,还是卫星企业已经实现了比较前沿的验证。国内的民营,已经有5家企业拥有火箭成功入轨的能力,还有几家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也取得了成功。在卫星这一端,其实比民营的火箭要更靠前一点,除了技术上成熟,我们国家一些重点的国家级的任务,从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的上半年已经陆续完成了招标。我们也拿到了国家任务。国家任务已经开始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了。所以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清晰。未来整个卫星制造领域的格局也越来越明朗。商业航天企业要不断地把收入规模做大,同时也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之后,还有更大的舞台,后面商业航天的领域不仅局限于火箭卫星制造,比如说国家未来空间站的商业化补给,地月经济走廊的商业的班车,后面应用的场景其实非常广阔,需要技术的储备也非常大。所以我们从创业公司的角度来说,还是希望投资机构在这个阶段,在市场竞争格局已经明朗的阶段,能够给我们更大的助力,支持我们更快更好的发展。付剑峰:我们两三年前投一些造卫星、卫星应用、天线接收的项目,当时估值比较低,还是有比较好的估值回报。刚才提到创投机构的组织,因为我们是国资,有很多政策和管理的要求。在国资体系内做基金和投资,架构改革做得好的且有经验的投资人是毅达的尤总。韩宇泽:第一个就是人民币基金不能躺平,要崛起,因为目前的创业创新挑战更大了。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基金的募资下降幅度挺高的,接近40%。外币基金的下降幅度将近70%。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没有钱。中国的创业创新,包括前沿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钱在哪里?美元基金对中国的投资,我估计短时间内缓解的可能性还是挺小的,那就需要人民币基金把这个短板补上。我觉得这一块利好信号就是上个月底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了,未来的科技型早期的项目以股权为主,银行信贷等融资体系作为配套,特别是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及商业银行要积极配套创业投资的资金,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可能推出五年期、七年期或十年期的产品,我觉得这个是解决了中国创投业发展的短板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基金应该崛起。第二个挑战就是我们这些管理机构。新的私募基金监管条例9月1号就正式推行了,证监会监管,我想会越来越严。机构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数量,现在已经在大幅度的在减少中。所以管理人也在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思考的变化,你以往的资产质量如果DPI都不能大于1的话,你再去募资没有人敢相信的,政府引导基金、保险等机构也不会给你钱的。第二,条例要求新申报基金必须要有五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这句话是对管理机构做的最低的要求,所以大家一定要挑选好管理机构。市场的变化会让我们的管理机构更加注重基金的资产质量,尤其是DPI,更加注重管理机构本身的社会价值、责任感,我觉得这方面越来越重要。第三,机构更加专注在细分行业是不是有特色和优势,甚至开始加大投小投早的力度。因为原有简单的PE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颠覆了。所以细分行业要研究好,要往前投往小投。最后还要考虑一个管理公司的投后管理的水平,我觉得投资是一种陪伴,一定要陪着企业跨越困境跨越周期,这样才能赢得未来,而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刘曜:我整体的感受是创投管理机构这些年进步挺快的。面临着各个时期不同的挑战,不管是对出资人还是管理人而言,我们都认识到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了,所以我们在做决策和做选择的时候,自身的长期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面对投早投小或者是要投科技创新,就需要对科技行业更多的理解力,需要更多的赋能手段,这些能力的建设最终落实到人上面,落在投资人的意识上,这就涉及到一个机构怎么定位自身的发展策略问题。尤劲柏:第一个问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投资,航空航天领域是大国重器,代表制造业的最高水平,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也在积极参与。我们重点关注航空航天领域里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民营企业,领域涉及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检测服务、星载通信、航空发动机、卫星电源等。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感受可能不太一样,毅达资本团队从2005年开始正式做直投,在此之前主要还是做母基金为主,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投资打法、机制体制一直在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迁不断地进行创新变革,不断地调整自我,所以才能够一直走到今天。到了今年,我们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投资赋能有了更多的想法。比如数字化、数智化,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确实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投行业其实是投资科技创新的行业,作为创投机构,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科技企业进行赋能。曹玮钰:今天非常有缘和几位参与这个环节,各位嘉宾从不同的维度分享出非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理念,希望多方一起努力,行业未来越来越好,谢谢!
好了,关于加速前沿产业发展,产业资本来到聚光灯下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