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封面新闻的打通全民反诈“最后一米”,多主体协同联动构建“防火墙”,如果您对打通全民反诈“最后一米”,多主体协同联动构建“防火墙”感兴趣,请往下看。
笔者/文超
近日,杜某接到自称某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前几日购买的染发剂有质量问题,现需向杜某进行退款理赔,杜某信以为真。该“客服”诱导杜某下载一款APP,通过该APP打开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并按照指示进行操作。随后,杜某手机收到银行卡被转款2万元的短信,才发现被骗。
这样的典型诈骗案例不在少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更令人痛心的是,受骗人群还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近年来,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且诈骗手段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不少人很难第一时间分辨出来,令人防不胜防,此时,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多方协同反诈共治已迫在眉睫。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反诈宣传,强化预防。6月15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发动全社会力量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斗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反诈的良好局面。
其次,互联网企业要承担起反诈治理的平台责任。互联网平台洞悉行业前沿趋势和先进技术,在反诈上具有天然的经验与技术优势,因此,互联网平台拿出更大担当多方共治反诈正当时。以小红书为例,通过负向内容治理和正向内容科普引导两方面动作,已经减少了平台的诈骗风险内容。
6月16日,小红书发布2023年平台反诈治理报告,日均处置涉诈骗账号超5千,每月平均保护80万人免受诈骗伤害,4月份用户诈骗相关举报违规量环比降低55.17%。除了负向治理,小红书鼓励用户发布反诈内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更多人提供参考,帮助更多人免于被骗。
除了普通用户的主动分享,不少“反诈联盟”成员也发表笔记参与话题活动,为如何更好反诈防骗支招。“反诈联盟”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热心群众在小红书等内容平台上自发成立的线上反诈组织,他们每天会进行反诈科普,在小红书发布反诈内容达24943篇,相关反诈笔记曝光量达到17.4亿次。
此外,公民个人也要有反诈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要养成个人信息整理习惯,定期检测手机上安装过的APP及其版本的安全性,清点曾授权过的信息访问权限。尤其对于陌生人要求转账的行为要提高警惕,只有个人反诈意识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诈骗行为的发生。
治理诈骗是一项持久战,不仅需要各方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更要加强联动,尤其要增进政企联动和治理责任共担。互联网平台洞悉行业前沿趋势和先进技术,应尽到反诈的责任与义务,拿出更大担当。与此同时,平台在治理链条中的定位决定了其不具备替代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追查犯罪嫌疑人的权力,因此平台的防范和阻断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事前预防、事中提醒过程中,在事后打击惩治中平台则应当积极配合执法机关,提供相关信息、违法线索和技术帮助。而公民个人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反诈宣传中来,只有形成人人反诈的氛围,才能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好了,关于打通全民反诈“最后一米”,多主体协同联动构建“防火墙”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