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科学家争当UP主,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如果您对科学家争当UP主,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感兴趣,请往下看。
十多年前,果壳创始人嵇晓华(网名姬十三)、科幻作家刘慈欣等在上海的酒吧里聊科技,尽兴之余,不免感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如今,哪怕在虹桥高铁站的快餐店里,都有人热切地谈论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这一鲜明对比表明,前沿科技正日益从小众走向大众。
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科学家、创业者、教师都以“科技传播者”这共同的身份登台。他们的讲演与交流透露一个趋势:关注科学已从过去的小众爱好变为大众刚需,科普内容也从“身边小事”向前沿科技、硬核科技延伸。在他们看来,新的时代,需要更多一线科学家投身科普,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
“以前,大多数人只对一些身边的浅显科学知识感兴趣,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前沿科技、硬核科技。”嵇晓华说,2006年博士刚毕业时,自己没有选择出国或去外企就业,而是选择了“第三条路”做科普,“当时这条路没多少人走,现在却已相当热闹”。
2022年,上海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26.18%,位居全国前列,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前沿科技、硬核科技的兴趣,已成为科普的一大刚需。
在年轻人聚集度最高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科技内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过去一年,观看科技内容的用户超过2亿,科技和知识类视频主动搜索的次数在各类视频中排名第二,人工智能相关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86%。
初三时读《电脑报》看到微软开发Windows、求伯君开发WPS的故事,成为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走入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引线。在他看来,如果年轻人因为在B站上观看了某个科技视频,最终选择投身科技,“这对B站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市场和平台力量加持下,前沿与硬核科普变得不再艰难。陈睿演讲中透露,B站集聚的UP主很多都是“真正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包括一批诺奖得主和两院院士,年轻、有才华的科技类UP主更是不断涌现。
比如,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成员稚晖君曾用4个月展示如何将一辆自行车变成自动驾驶;看一遍中科院副研究员“老石谈芯”的B站视频,相当于把芯片行业调研了一遍;不用被亚马逊录用或考进斯坦福,就能在B站上听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讲师李沐讲述AI……
陈睿的报告令77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产生了“入驻B站当UP主”的念头。他表示,科学家肩负着向社会传播科学的责任,过去将科普理解为“公益”显然不够完整,“通过市场力量、产业发展,可以让科普更加生动、活跃,深入到百姓生活中,让科学传播发挥更大作用”。
在举办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汪品先院士呼吁上海建“海派科普城市”。昨天的第二届大会上,上海推出“科技传播领航计划”,将从科普人才培养、科研人员从事科普、青少年科创教育、科技传播创新基地建设、上海科普交易专板建设等方面,将上海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推向更高层面。
而“科普+市场”的“海派科普”发展路径将让上海的城市科技名片更加闪亮。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未来上海将围绕“大科普”理念,针对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分层挖掘科技传播效能,全力打造科普人才-科普作品-科普产业链条,进一步营造更加繁荣的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提升科技传播效能,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普供给,在全社会厚植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土壤。
好了,关于科学家争当UP主,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