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粤博绽放,如果您对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粤博绽放感兴趣,请往下看。
2023年4月28日,“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厅正式开幕。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规模盛大、展品种类丰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在中国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向公众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绘画的发展盛况,更浓缩体现了19世纪异彩纷呈的欧洲艺术。展览将开放至8月20日。
广东省博物馆方面介绍,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社会的繁荣滋养了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各种艺术思潮缤纷涌现。诸如在绘画中巧妙表现光和色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威廉·透纳,掀起一股时代新风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以及使英国美术开始具备精雅气质的古典主义绘画实践等,艺术家们的创新探索和杰出成就为英国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在服饰领域,维多利亚女王的穿扮风尚始终是英国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恒定标杆,朴素典雅的裙装、哀悼首饰和考古珠宝等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审美态度和生活风尚的变迁。同时,在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下,频繁的贸易往来塑造了无数融贯东西特色的艺术品,它们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风华润彩融光,生动述说着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千年商都”的广州和相隔万里的港口城市利物浦,都是当时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此次展览以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的沃克美术馆、苏德雷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和世界文明馆精选近100件珍贵展品为依托,并联合省博物馆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外销精品及中国丝绸博物馆甄选藏品,展出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多项品类,通过“城事乡思”“匠星璀璨”“艺彩纷呈”“融贯东西”四个章节,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绝妙多样、开放共融的杰出艺术成就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魅力。
【部分展品】
《沉船浮标》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布面油画,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苏德雷博物馆。
《沉船浮标》最初创作于1807年左右,42年后,已经74岁的威廉·透纳耗费6天心血将其重新完成,并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艺术期刊》称其为“透纳晚期最好的作品”。
透纳的许多画作,都表现了航海灾难和暴风雨场景,《沉船浮标》展现了他对海洋的热爱,以及对海洋力量的认知。
作为透纳的超级仰慕者,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将此画作描述为“在他高贵的手忘记其灵巧之前所画的最后一幅油画”。
《与蟒搏斗的勇士》
弗雷德里克·莱顿,青铜,原版1877年,缩小版1910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
莱顿的主要身份是画家,这是莱顿仅有的两件雕塑作品之一。
雕塑传递了一种在瞬间保持平衡的爆发式能量感。在与巨蟒搏斗时,勇士的肌肉和筋骨展现了他强大的力量。这座雕塑从象征性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
这是莱顿1877年创作的真人大小的铜像的缩小版,标志着英国雕塑发展的一次革命。与当代青铜作品中那种流畅、笼统的人体形象不同,莱顿用自然主义的手法细致地塑造了他的运动员铜像。
《忠诚至死不渝》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1865年,布面油画,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沃克美术馆。
波因特是维多利亚时代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宗教题材画作以及世俗风格作品。他的油画着意于唯美情调,在题材上多取材于希腊神话,迎合了世俗审美。
这幅作品描绘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推毁庞贝城的场景。前景的地面上散落着硬币和其他贵重物品,背景是人们试图从废墟中逃生并抢救财物。在这样的慌乱当中,一位罗马士兵尽管眼神充满恐惧,却依然坚定地站在他的岗位上。
这个主题取自爱德华·布尔沃·利顿于1834年创作的著名历史小说《庞贝城的末日》,书中这一事件的灵感来自于庞贝城挖掘中发现的一具罗马士兵骨架。
这幅画是波因特最著名的作品,被其他画家多次复刻。它所传达的对职责的绝对奉献精神,让它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和最令人钦佩的绘画之一。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粤博宣
好了,关于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粤博绽放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