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人民日报的人民日报评论:“薅羊毛”违法?危及个人信息安全需谨慎,如果您对人民日报评论:“薅羊毛”违法?危及个人信息安全需谨慎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 | 徐之
用优惠券漏洞诈骗,获刑;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获刑;钻平台漏洞薅羊毛,被刑拘……近来,有关“薅羊毛获刑”的新闻屡受关注,让“职业羊毛党”进入公众视野。由此,不少人意识到恶意薅羊毛可能违法,引起广泛讨论。
设置秒杀折扣、大额满减、发放优惠券等是常见的让利活动,在规则之内,消费者享受优惠、商家推广营销、平台获取流量,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有部分人不以消费为目的,或利用平台规则、技术漏洞,或使用外挂软件、虚假账号,将商家促销变成自己的盈利方式,抢占了本该让利给消费者的实惠,也给商家造成损失。这种恶意薅羊毛行为,违背了民法典规定的诚信原则,构成不当得利,情节严重或数额巨大的,涉嫌违法犯罪。
在违法分子眼中,被薅羊毛的“羊”,不仅是商家和平台,还有想要薅羊毛的消费者。前不久,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事实犯罪的案件提起公诉。被告人在薅羊毛的软件上捆绑了木马程序,一旦有人下载、使用,就能窃取账号信息甚至电脑文件,为自己所用。使用者看似通过软件得了便宜,实则暴露了隐私,不仅有可能蒙受财产损失,还可能成为网络黑灰产业链的一环,安全风险极大。这是对消费者的一次警醒:被蝇头小利迷眼,有可能落入违法分子的圈套,只有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在不当利益面前冷静判断,才能抵御诱惑、防范风险。
其实,薅羊毛违法与否之所以引发讨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类行为涉及常被忽视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现实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不只是隐匿在薅羊毛这类事情上,还包括指纹、人脸等生物密码的破译,扫码支付漏洞,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水军刷单、水军控评,网络病毒传播,等等。人们的生活越是深度融入互联网,越是容易遇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稍不注意就会遭到重大损失。以案示警、以事说理,就是提醒人们网络安全无小事,让更多人时常问问自己“你安全吗”。惟有把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意识,转化为全民守护安全的自觉行动,才能更好筑牢安全堤坝。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近年来,从制定网络安全法,到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从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到建设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从净化互联网内容,到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从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到开展一系列净网行动……维护网络安全的务实之举,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一步堵住了安全漏洞。针对群众关切、围绕群众利益,守护网络安全仍需在多层面入手、立体化施策,不断提高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能力与实力,在谋求共治中做到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不是所有规则漏洞都可以利用!”这是对恶意薅羊毛者的一句劝告,也提醒人们畅游网络空间切莫失了分寸。法律红线不能逾越,安全底线不能触碰,只有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才能在人人守护、人人享有中让安全与我们同行。
好了,关于人民日报评论:“薅羊毛”违法?危及个人信息安全需谨慎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