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第一财经的被恒大前副总裁吐槽的小米,从36跌到10港元发生了什么?,如果您对被恒大前副总裁吐槽的小米,从36跌到10港元发生了什么?感兴趣,请往下看。
查看最新行情作者/李隽
9月15日,前恒大副总裁陈朝华在微博发文吐槽:“打从买了小米股票,我的财务越来越不自由。”
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从36港元跌到10港元,较最高点跌超70%,智能手机销售低于市场预期,陷入了负增长的困局,宏观方面则有海外央行加息压制科技股股价,是小米股价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
小米集团多次回购,创始人雷军也在造车等创新业务上投入大量资源,然而效果依然不理想。9月9日,陈朝华转载雷军否认小米错过造车窗口期的博文,表示:“我买的小米股票,跌了60%多了。”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微博已经删除,而陈朝华发布这些微博用的则是iPhone12Pro。
手机销量负增长
智能手机其实并不像很多投资者心目中那么容易赚钱。小米的毛利率一直在10%左右,其平均售价也一直是千元左右,要向高端拓展产品线并不容易。第二季度的需求萎缩让小米股价进一步下滑。
提到小米股价大跌,玄甲基金CEO林佳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央行加息压制科技股等资产价格,预计美联储还有两三次大幅加息;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事件也打击市场风险偏好;就小米本身来看,基本面及行业竞争格局短期恶化,智能手机销量下滑,驱动预期恶化,但长期需求还是能够回到稳定。
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702亿元,同比下跌20.1%。经调整净利润为20.81亿元,同比下跌67.1%,“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6.11亿元”。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3910万台,同比减少了26.2%。
信达证券分析师冯翠婷表示,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3亿元,同比下跌28.5%,环比下跌7.64%。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手机出货量为3910万台,环比增长1.5%,主要是小米在拉丁美洲、非洲等海外市场有较为乐观的增长,“618”电商购物节和汇率变动也是两个影响出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毛利率从2022第一季度的9.9%下滑至第二季度的8.7%。冯翠婷表示,2022年第二季度手机平均售价为1082元,环比下滑9%,主要由于公司积极去库存加大了促销力度,以及Xiaomi 12S、Xiaomi MIX Fold 2等高端机型因等待芯片供应而推迟到2022年第三季度发布,高端机型毛利率又较高,从而影响了手机业务的整体毛利率。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换机周期从2年上升到3年左右,使用年限变得更长,也使得手机销量难有起色。
关于用手机的话题,陈潮华9月20日在微博上表示:“我用的很多款都是二手的。”
小米“自救”:从造车到资本运作
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小米看上了智能汽车。去年底,雷军就表示,预计将在未来5年投入1000亿研发费用。
二季度数据来看,理想汽车(02015.HK)卖一辆车平均亏损2.3万元,蔚来(09866.HK)卖一辆车平均亏损超过10万元,资金充足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AAPL)对进军汽车业一直有所保留,雷军靠什么能在汽车领域有所起色,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后发者小米有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优势?
信达证券表示,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研发费用38亿元,环比增加7.7%,主要是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增加了投入,并在自动驾驶领域组建超过500人的研发精英团队。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牟一凌表示,部分新兴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宏观变量下行对其存量部分的影响更大,其中以新能源车为例,汽车销量与居民收入等宏观变量相关,当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渗透率即使继续快速提升,存量部分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也会更大。
除了汽车以外,智能家居也是小米集团的发力方向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达到526.9百万,同比增长40.7%。
2022年第二季度,“我们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198亿元,环比增长1.7%(同比下跌4.5%)。境内市场包括智能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诸多品类,实现坚实的增长。但境外市场收入受到全球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非生活必需产品需求同比下滑。”
资本运作方面,小米也一直回购自身股票。上半年小米合共回购8724.8万股B类股,总代价为12.58亿港元,均价约为14.42港元,目前小米股价已经远低于小米上半年回购均价。此外,加大对外投资也是小米寻求新增长点的手段。
“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们共投资超过40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634亿元,同比增长9.6%。”在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当中,小米集团披露了如此信息。2022年第二季度,自处置投资录得税后净收入3亿元。
好了,关于被恒大前副总裁吐槽的小米,从36跌到10港元发生了什么?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