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专业硕士学制延长为哪般

2024-02-18 11:06:41来源:媒体滚动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专业硕士学制延长为哪般,如果您对专业硕士学制延长为哪般感兴趣,请往下看。

到底是选择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还是学术学位硕士(以下简称“学硕”)?2023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张梦圆曾经非常纠结:“我想报考的专硕专业,学制从原来的2年延长到3年,让我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了。”

专硕是针对社会需求而设立的一种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以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

谈起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必然绕不过学制上的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作出调整。在各高校的教育实践中,专硕2至2.5年、学硕3年的学制已成惯例。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在培养方式上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学生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缜密决策、现实需求、个人成长

专硕学制延长的多重考量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集美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都将少则一个、多则全部专硕学位的学制调整为3年。延长学制有什么必要性?

毋庸置疑,学制的延长需要经过审慎、缜密的决策过程,必然是基于培养单位慎重的考虑。

此前,有新京报记者以考生身份咨询,海南师范大学研招办工作人员表示,延长专硕学制是根据各培养单位的计划(学生要达到的毕业条件)而确定的。此外,这一改变也基于师范教育整体形势的变化,“基本上大部分教育类院校和学科都在改,像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等”。对方表示,学制并非随便修改,而是经过了论证、上报、审批的流程,“而且,原来到毕业的时候,部分学生会反馈缺乏实习或者学习时间,所以延长学制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郑州大学研招办工作人员同样表示,延长专硕学制的决定要经过论证的过程,“我们现在很多专业都在调,是各学院根据总体学习情况进行的规划”。

华东地区某“211”高校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各高校改革学制的出发点都一样,从培养质量考虑,2年时间不够用。”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丁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随着我国日益发展壮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的升级,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延长、优化、调整学制在内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举措,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天津大学教授、教育部仪器类教指委主任曾周末看来,专硕第一年课程多为基础课和公共课,很难接触到专业课,既不能接触专业前沿知识,也难和导师深入交流。第二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进行实践实训,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习知识的时间。多一年在校时间,可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职业导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通过延长专硕的学制,以保证就读专硕的学生在实习实践环节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同步提高。当专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的认可度自然就提高了。”丁剑表示。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学科,学制延长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曾周末以自己所在的仪器学科为例,说明了为什么专硕2年的学习时间太短。他认为,仪器学科可能需要开发仪器原理样机、开展工程应用,或者搭建实际装置、完成相关实验验证,工作量比较大,周期相对长,短时间内很难检验学习成果。

此外,仪器学科的误差分配、精度分析、动态标定校准等能力,专业性极强,仅依赖理论教学远远不够,仅依赖实验室的验证也远远不够,可能涉及广泛的或有冲突的技术问题或非技术问题(如伦理、可持续性、标准、环境、社会因素等制约),可能涉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的需求关切,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系统的培养方案,需要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去学习、内化、提升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延长学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深入的实践能力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应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挑战。

“专硕学子应该充分利用好新增的学习时间,不仅要学好理论文化知识,还要重视实践对于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深入到一线去,深入到产业最需要的地方去,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提高生产力的强大力量,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大局,把自己放到‘国之大者’大棋局中考量,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曾周末补充道。

强化定位、分类培养、提高质量

学制延长不止是两年变三年

专硕学制延长与否,看似只是时间上的改变,但实际上关涉着学硕和专硕分类培养的深层问题。

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看来,培养高质量的专硕人才,学制延长与否并不是核心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在于目前专硕和学硕培养方式上区分度不够,专硕按学硕培养的问题依然突出。

“专硕要解决的是面向产业一线、应用型的科技问题,而不是基础性的学术问题,从目前的培养模式来看,这个方面没有得到强化。”林万龙说。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专硕导师遴选来看,现在的遴选基本上是以科研经费、课题、期刊论文、基金等为依据,而这些体现的都是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能力,专硕导师应该看专利数量、成果转化、和企业的合作能力,其旨归应该是面向产业发展的。从课程体系来看,专硕和学硕的课程体系区分度不高,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基础理论,而不是实践能力。从毕业要求上看,专硕和学硕毕业要求同质化严重,学习成果大多体现为毕业论文,但对专硕而言,产品设计方案、改良方案也可以,只要能对接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体现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即可。

清华大学副教授王传毅也认为,目前专硕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并非培养年限不够,而是学硕和专硕的同质化,仍按照学术学位标准对专硕进行招生和培养。

“是否延长培养年限关键在于,既定的培养年限能不能完成专硕必需的培养环节。”王传毅坦言,“延长培养年限的建议,只能基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形下提出,即只能在培养定位明确、产教融合条件具备和培养模式完善,但培养时间不够的情形下提出。否则,在学术学位既定模块的基础上,拼凑低质量的专业实践,延长培养年限,既没有现实意义,也浪费了学生时间。”换言之,应该先做好专硕和学硕分类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谈学制延长与否。

如果没有做好分类培养,只是单纯地延长专硕的就读时间,对学生来说就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学生两年的收获和三年没有区别,那学生必然会觉得延长一年是浪费时间。在学制延长的情况下做好分类培养,不是拖时长,而是要专而精,更为关键。”林万龙表示。

如何答好分类培养这道题?2023年12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的出台,助力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意见》,将强化定位、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的差异化要求。

招生阶段区分两类学生招生时的重点考查方面,强调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招生。分类明确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师资的具体要求,学术学位应突出教育教学的理论前沿性,厚植理论基础,拓宽学术视野,强化科学方法训练以及学术素养提升,强化科教融汇协同育人;专业学位应突出教育教学的职业实践性,支持与行业产业部门共同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为专业学位设置专属课程,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此外,文件要求,分类制订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规范、评阅标准和规则及核查办法,优化交叉学科、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和抽检评议要素,支持为交叉学科、专业学位单独设置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特别是提出鼓励对专业学位实行多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考核方式,如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导师应分类评聘和考核,校内导师应定期到国内外和校内外访学交流或到行业产业一线调研,校外导师要定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把好入口关、产教融合、导师队伍

提高专硕培养质量需多管齐下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扩大专硕招生规模,反映了人才培养对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关注,反映了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责任担当。

曾周末告诉记者,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市场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还有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我们俗称“卡脖子”,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跟不上。

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正是针对特定职业领域需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能适应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实践创新型人才。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当下,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面对这一难题,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创新,以实招妙招切实培养高质量的实践型人才。

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保证人才质量——

一直以来,专硕的录取名额更多,分数线相对较低,因此不少学生认为专硕比学硕好考,降低努力程度也能考得上,在思想上存在懈怠。

严格的入学考试让浑水摸鱼不再可能。以最早设立的专业学位之一教育硕士为例,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起,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业务课考试科目将增设“教育综合”作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2023年8月23日,《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说:“教育硕士的招生单位比较多,以往‘教育综合’实行自命题,有多少个招生单位,就有多少份自命题试卷,试卷的命题、保管、运输都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统一命题后,考卷是同一张,阅卷标准也统一,更加公平,也有利于后期的调剂工作,规范性也比较强。”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表示,在教育硕士中增设业务课统考,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对提高命题质量,增强考试选拔的公平性、科学性和选择性是非常有利的。

解决产业难题,要有“揭榜”的勇气——

比起学硕,专硕培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能力训练融入实践过程。在林万龙看来,实践的重点,就是对接产业需求,提升学生解决产业难题的能力。

“3个多月的企业实习实践,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工作流程、项目开展,也找到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2023年7月,李骏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机械专业学位研究生。入校后,李骏就进入企业开展实践。

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介绍,专硕入学后,学校依托企业“张榜”的技术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3至6个月的实践。选题实践结束后,学生对企业“张榜”的课题进行揭榜。

在企业实践中,学生将发现的行(产)业亟待解决的技术或工程问题与自身的研究兴趣、专业特长相结合,来确定自己未来的研究内容,并为学位论文选题做准备。随后,学生回到学校学习课程,掌握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学习结束后,学生再次回到行(产)业,将所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付诸实践,尝试初步解决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或工程问题,实现研究与应用同步开展。

提高培养质量,要有高素质导师队伍——

要想“学得好”,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必不可少,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

然而,目前部分专硕导师仍存在基础研究能力强、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曾周末介绍,从工程领域来看,目前教师工程能力提升主要依托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提供给专业教师的舞台不同,给予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支撑也不一样。但部分教师以做基础研究项目为主,得到的工程能力训练有限。

“如何利用校企合作、科技产业园、产业研究院等形成的优质资源,为教师更好地胜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教师队伍工程背景是需要受到高度重视的课题。”曾周末补充道。

好了,关于专业硕士学制延长为哪般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