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搭公交搭地铁,来和院士见见面

2023-09-17 09:05:25来源:新快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搭公交搭地铁,来和院士见见面,如果您对搭公交搭地铁,来和院士见见面感兴趣,请往下看。

手绘院士海报在广州市11个区上新,持续投放30天

趁着全国科普日的到来,与在穗院士们来一场“邂逅”吧。9月16日是2023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院士活动中心、广东新快报社继5月底投放了一批手绘院士海报后,昨日再次在广州的20个公交站、地铁站进行投放。这些投放点覆盖全市11个区,大部分位于广州的地标性建筑例如广州塔、中山纪念堂等附近,本次投放将持续30天。有市民表示,这些院士海报让大家有机会了解我国的先进科学领域,能够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

坐标:荔湾区

“我们都应感谢他作出的贡献”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旁的一个公交站,投放了钟南山院士的海报。一位钟大爷从该中心走出来,他说,他曾经历过非典和新冠疫情,深知钟南山院士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的专业知识令人钦佩,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为保护人民健康作出的贡献”。钟大爷把钟南山院士视为偶像,认为钟南山院士无疑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拜的科学家。“钟南山院士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还积极推动科普教育,他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建议还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钟大爷说。

在沿江西路的宋尔卫院士海报前,韩先生驻足许久,他说自己的家人曾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过,“只有生过病的人才知道身体健康有多重要,才知道医生的重要性”。韩先生说,从那次之后,他体会到医生是伟大的职业,打心底里佩服“白衣天使”。韩先生表示自己有听说过他,“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和科学家,尤其在肿瘤领域让许多患者受益,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韩先生祝愿院士本人身体健康。

坐标:越秀区

“希望孩子像院士一样步履不停”

在东风中路中山纪念堂附近徐义刚院士的海报前,黄先生看得很认真,临走时还略带不舍。黄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这幅海报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从小他就对地理非常感兴趣,一放学就喜欢拿着地图和放大镜研究各种地理奇观”。黄先生说,他的儿子喜欢用手指在地图上追踪河流的起源,跟随山峰的脉络,找到每个遥远国家的位置。从大漠孤岛到山峰高原,他都了如指掌。“他总是告诉我关于每个地方的有趣的地理知识,用快乐和好奇心塞满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徐义刚院士所说的“山高人为峰,有无数座山峰等着我们去攀登”,黄先生深表认同。“我相信,徐院士应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激励着他有了现在的成就。”黄先生感慨道,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像徐义刚院士一样的人,脚踏实地,步履不停。

吴先生从未想过,自己会与“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徐涛院士在法政路上一个公交站台发生交集。

吴先生说,他不精通生物学与物理学,但他认为生物学和物理学院士可称得上是科学界的瑰宝。“他们深入分析生物学与物理学的交叉领域,推动科学的进步与创新,他们的工作对于解决一些健康和环境问题非常重要,比如开发新药物、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吴先生认为徐涛院士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也让大众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生命的奥秘。自己作为普通公民,也可能受惠于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对院士们的工作和事业永远怀有敬意,同时他也期待着院士们能持续作出更多有益于社会的贡献。

坐标:海珠区

“他在挽救生命,造福万家”

一大早,新快报记者来到广州塔西的公交站,此时正值换乘高峰期,从公交车下来的行人步履匆匆,提着早餐便赶往地铁广州塔站。刘女士也是“地铁大军”中的一员,她表示,自己每天上班都会在此换乘,一下车便看到站台上硕大的广告,今天偶然发现海报有“上新”,觉得有些新鲜,于是多看了两眼。

对于眼前的周福霖院士,刘女士赞不绝口,只说“好,非常好”,新快报记者追问缘由,刘女士解释称,自己曾经历过地震,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那也是她第一次感觉到地震离自己那么近。“人们对于潜心研究地震的院士专家可能耳闻但并不熟知,但他们的研究对人类有益。周福霖院士为人类建造安全岛,他是在挽救生命,造福万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的海报投在了人流如织的广州大道南的公交站。“始终追光而行。”市民林先生被海报上的几个大字所吸引。他说,院士说得很有道理,不要总是凭文献做研究,要多在生活中观察才能有突破。林先生说此前曾在地铁站看到这个海报,“这次是第二次看见”。

坐标:天河区

“会跟随院士的脚步不断探索”

秉持“行而不辍,追光七十载”理念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颂豪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常同学说,自己深受院士的启发,这种传承的精神会一直鼓舞大家前行,特别是“到哪里都是为祖国工作”。作为一名师范生,她“要紧紧跟随院士的脚步,不断探索”。明年这个时候,她即将毕业,到时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长期从事轻工、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凭借不懈努力,让造纸不再与污染画等号。陈克复的海报投放在距离地铁珠江新城站直线距离约40米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公交车站。市民小曾说,海报让她多了解了一名院士,以往大家熟知的院士屈指可数,通过海报,她发现身边还有这么一位让环境更加美好的院士。

坐标:白云区

“第一眼看到海报就感觉很特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是建筑领域的专家,他的海报被投在了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雕塑公园附近的公交站。等候公交车的市民小陈看到这幅海报,她说她对何院士的名字很熟悉,海报用手绘的形式也比较新颖,所以趁等候公交车的间隙停下来看看。市民小姚也有同感,她提到,第一眼看到这幅海报时就感觉很特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的海报被张贴在了位于白云区的广园客运站公交站。“‘做科研必须要有点性格’这句话蛮有意思的。”市民郑先生说,自己留意到在全国科普日,院士海报被投放在公交车站,手绘海报的形式能加深市民对院士的了解。

坐标:黄埔区

“在公交站宣传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

在地铁萝岗站附近等公交车的李先生留意到了闵永刚院士的海报。“虽然现在媒体很发达,但是大众对科学家、科研人员的认识还是比较少。在公交站宣传他们,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李先生说,投放这些海报,介绍一些科学家研究的专业领域,让大家了解我国一些先进科学领域,让大家知道我国在这些细分的专业领域里所处的水平,能够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

坐标:番禺区

“科研人员不能‘默默无闻’”

在清河中路的公交站,趁着周六去“扫货”的冯小姐等公交时留意到了王迎军院士的手绘海报。她说,海报给人的感觉很不错,设计上以蓝色为主,更能代表科技;手绘的形式在公众场合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真的很少有。”冯小姐说,科研人员不能“默默无闻”,更多这样的海报有利于引导大众尊重科学、推崇科学。

除了公交站,这批手绘海报还在南沙、花都、增城、从化四区的部分地铁站进行投放。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陈慕媛 麦婉诗

好了,关于搭公交搭地铁,来和院士见见面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