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番薯丝换米

2023-09-03 17:05:14来源:安徽商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番薯丝换米,如果您对番薯丝换米感兴趣,请往下看。

■往昔

优优

老家在人均一分田的山区,记忆里,除了割稻的时候能吃上几顿白米饭,我们吃的更多的是各种老南瓜、番薯。田少,那就开山,把山上的毛竹砍了,开垦出来的土地种上各种粮食。萝卜叶子,能吃;芋艿秆,能吃,哪怕吃了嗓子痒,只要吃不死的,都能当饭吃,是生存的本能。

没有油水的岁月里,我和妹妹经常去山里挖一种“地汤圆”的植物根块,回家烤着吃;地黄的花很好看,花蒂可以吸蜜,甜甜的;春天抽一把一把的茅针,微甜,嚼着解馋。

南瓜和番薯,日常食物,吃多了腻。为了让孩子吃饱,父母只好每天变换着花样,南瓜饼、南瓜馒头、南瓜面、番薯汤圆、炒番薯……就连南瓜蒂头也成为诱人的东西,切得四四方方,带着把,蒸熟了,拿起来非常方便,这个在我家专属我弟弟。

两季的稻谷只能当味精撒,吃饭的时候,大人们捧碗出来,里面一半米饭一半杂粮。为了能多吃上一点米饭,人们晒起了番薯丝。

父母把番薯刨丝在谷垫上晒干,粮站有米的时候,广播会通知。十多里的粮站,只要能换上米,走路一点都不觉得累。那时候没有精米,只有糙米,摸一把手里都是粉的糙米。但这个糙米也不是经常能吃上,经常邻居们之间在借米。

有次父亲月休回家,家里已经没米,父亲背上一袋晒干的番薯丝,走到粮站,没米,往回走翻石板岭到龙门粮站,也没有,继续走,环山粮站没有,最后到了谢家溪粮站,才换了三十斤米。天已暗,父亲连忙赶回家,到家发现家里好多嬷嬷拿着米升等着父亲换米。

虽然缺米,但是好歹还有糊口的红薯和南瓜。饥饿时期,一拨一拨的灾民上门乞讨,就连老家这么个深山坞,也经常有乞丐来讨饭。是的,大部分两人结伴而行,肩膀上斜挎两只布包,衣衫褴褛,手拿一只碗,站在门外,颤巍巍说讨一口吃的,村民善良,都会给他们几口饭。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情,中期还有,后来他们开始要求给他们一把米,有几个说饭不要了。

父亲说困难时期,种稻谷的地区都没饭吃,成群结队来常绿镇讨番薯吃,他们看见有很多烂番薯倒在溪沟里,捧起烂番薯就吃,后来村民看不下去,一起挑着上好的番薯给他们送过去。

多年过去,我才感悟到,经历过苦难才知粮食的珍贵,经历过艰辛才知今日生活的美好。

好了,关于番薯丝换米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