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怎样写好文章,如果您对怎样写好文章感兴趣,请往下看。
■一点表里 ·钱红丽
几年来,一位朋友孜孜不倦怂恿我办个小班,教孩子们作文,说是将自家娃第一个送过来,以及周边几位亲友家的。我一直试图说服她,应试教育下的作文,与真正的写作以及文学鉴赏,根本是两条道,有着坚固的壁垒,各成体系,两者距离相当于南北极。照我的教法,根本拿不了高分,可能还会有被老师打回重写的风险。
但,确乎有几位同行在教孩子文学鉴赏课,几百本几百本地购买我的书,给各届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皆有。偶尔朋友们会发几篇学生的阅读笔记来。孩子们那一页页娟秀小楷,遍布巧思、灵性,如此动人,看得我好生感动———文学真是神迹,可以在人心漾起涟漪,孩子们竟会赏析?
文字如一截截蜡烛,那点微光原本被禁锢于玻璃罩中,一经那些少年敏感的心之拨触擦拭,格外亮堂起来了。这是我自己都不能想到的。
也曾给小学阶段的球球指导过一篇习作,被老师打回重写,理由是,没有结尾。什么叫“没有结尾”?你仔细揣摩。
应试下的作文,仿佛一个无形的模子,必须刻意复制出来,比如一件事写到末了,要升华,用几句虚无口号拔高一下,没有了人的活气,即所谓的三段论:开头、中间、结尾。大考时,教师根据三段论判分。
与我主张的“言为心声”背道而驰。
也常常被问,到底怎样写好文章。通常脱口而出,心里有什么写什么……之于架构、布局,根本不存在,纯粹自然流淌,无技可言。
之于“心里有什么”,说起来,又是很悬的事情。心如宇宙洪荒,心如草原戈壁,心如大海长空,一如风雷滚滚,一如深潭谧谧……这里所言的“心”,大抵指代“心性”多些,与执笔者的敏感程度息息犹关,整个身体感官被调动起来,触觉、嗅觉、味觉,甚至肌肤的每一寸毛孔,都张开着,深切感受这世界,彼此相互映衬。
做了近二十年编辑,日日锻炼着对于语言的判断力。哪怕一篇千字文,随便一小节,甚至开头一两句话,便能作出好坏判断。好文章都是有着语感的,属于书写者独特的语言表达体系,大约教不会的。可通过大量阅读经典,慢慢悟。
看一个人真挚不真挚,你可以去其文中略窥一二。
文章后面站着的始终是一个人,活着的人,冒着热气的人。天真世故迂回,一览无余。
一个写文章的人,必是神经衰弱之人,总是睡不好,四时节序的变化,日日的冷暖,暮春初夏凌晨四点的第一声鸟鸣,都会惊扰到你。你不能有福气睡一个好觉,太不幸了。
你但凡活得钝一点,神经粗一些,所有的外界一切,再也不能影响到你。但,你也失去了一些微妙的东西。
人不能两全其美。
有时,在写作中,忽然理解了过去的自己。某日,一个小触动,写起童年历经,先是打开一个小口子,两三千字,慢慢地,就都收不住了,一次一次打开电脑叙述,到末了,八千多字,期间,一次次,直想大哭———原来,三四十年来,我一直谴责童年的那个没用的自己,遭遇别人的霸凌时,何以不晓得告诉妈妈,一味陷入无边无际的惊恐之中,不过是基于“寄人篱下”的心理。
自出生起,一直生活于外婆家,完成了心理学上所言的七岁之前的所有情感链接。忽然被动地回到我妈身边,这种长久安稳的情感链接被生生扯断,就是一直处于寄人篱下的精神状态了。一个幼童根本无法对她的陌生的妈妈产生精神层面的信任、依赖,与血缘无关。文章写到那里,我深深体恤着童年的自己,颇为难过。若一直留在外婆家,放学路上遭遇霸凌,想必回去一股脑倒出委屈,外婆、舅舅、小姨,哪个不会牵着我的手去那个人家找大人告状呢?我的安全感被忽然打破,孤立无援的状态下陷入到深不见底的恐惧之中,这就是孤儿心境。
面对陌生的妈妈,我只有自己承担,所谓的应激反应只能是哭泣———那个走在小河边的被高年级男生挡住去路大声呵斥的孩子,深感天都要塌下了……那些碧绿的稻田、远山的剪影、一团团外形粗粝的村庄……逐渐在泪眼里模糊消逝,唯有被恐惧的巨天滔浪席卷……一日日,我是怀着怎样绝望的心境回家的呢,对我妈妈只字不提,无助的恐惧循环不绝,暗无天日。
谁能纾解,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亲身母亲身边,却自动导入到一种寄人篱下的精神状态?那些童年历经,昏睡于一所黑屋子里,三四十年之久,直至有一天,被什么触动,一气写下八千余字,倏忽间懂得了那个遥远的自己。
当年在大队医疗室工作的我妈很忙,随时要去很远的村庄发放计划生育用品,她将我随便丢在一个人家。午餐时,那个妇女盛给我一碗饭,挖一两勺炒黄豆,我吃得快噎死———看着她家满桌菜,一次次鼓起勇气,但无法说出口:你能给我点青菜呢?但,自尊绝不允许我脱口而出,我顽强扒下一碗米饭。当日落西山,我妈回来领我,那个妇女笑眯眯直夸我勤快之类。我对我妈只字不提,她给我吃炒黄豆差点被噎死……还是因为我跟我妈不熟啊。
这八千字,真正所要表达的,是人的安全感的建立。活过半生,一直缺乏安全感,是童年缺失留下的心理阴影。然后,长舒一口气,将这篇文发给好友,还说,你看,我的童年多惨。
好友也许忙,匆匆浏览过,说,人要大气、放下之类的。那一刻,我非常孤单,觉得她没有完全理解我。实则,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治愈了自己。
每个人终究都是一座孤岛,彼此不能真正抵达。人的本质,都是孤独的。纵然是两个创作的人,只能彼此照耀,不能深刻体恤。
于精神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匮乏症。物质的匮乏,也许可以治愈;精神的匮乏导致安全感的缺失,会跟随一生。成年的梦境里,总是外婆以及那个村庄,连同那个村庄的邻居都是那么可亲———他们与我一起,完成了人生最初七年的情感链接。
这大段大段插叙,跑题万里。我大约好像是要讲怎样将文章写好的,对吧?
以后再讲。
好了,关于怎样写好文章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