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

2023-05-02 13:05:23来源:媒体滚动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如果您对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感兴趣,请往下看。

中新社香港5月2日电 题:从温州走出来的港理大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

中新社记者 曾平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迎着时代而来。一名来自浙江温州永嘉县黄田岙村的15岁少年与同伴乘长途汽车往金华搭火车,踏上奔赴浙江大学的求学之路。这位名叫滕锦光的少年后来出国深造,成为结构工程专家,如今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口中的高频词是创新。他说:“创新永远在路上。”

滕锦光去浙大那年,永嘉县一共只有3人考上重点大学。高中老师常叮嘱他们保护眼睛,否则大学选专业受限,但未明言怎样受限。报志愿选专业时,已有近视的滕锦光记得老师的话,没报精密机械及类似专业,心想建筑结构工程是造房子的,砖头这么大肯定能看见,就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让他进入土木系。

再后来,滕锦光出国留学研究生,负笈悉尼大学,毕业后曾在爱丁堡大学做研究,后来再回澳大利亚的大学任教。“我这个专业在香港的需求比较大。”他来香港,这是专业上的原因,再者这座城市融合中西文化,离家也近。

拥有特色红砖建筑的香港理工大学聚集众多理工科知名学者,滕锦光与港理大结缘近30年,2019年获任为该校校长。“无论是管理大学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创新永远在路上。”在他眼中,大学要通过创新的科研贡献社会,而无论何种职业,一个人拥有创新思维和策略是最重要的。

近年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以Chat 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成为热话,也引发教育界对学生过度依赖新技术完成作业的担忧。或许出于对创新的接纳和欢迎,滕锦光认为“一定要拥抱这个技术”,至于如何在教学和考试中合理应用这类新技术,港理大正制定相关指引。

谈起国家给予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任,滕锦光认为香港有这个潜力,也有这个能力。“潜力肯定在那里,能不能变成能力还有些机制的问题。”他举例说,全世界前2%的顶尖科学家,香港就有1000多人,港理大有201人,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无疑是香港的优势。

然而要把科研成果落地,为社会经济作出贡献还需要完善创科生态圈。“香港创新科技想发展得好,需要释放更多土地。”滕锦光提及港理大培育的4间“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有3间都在深圳落户,道出这一香港创科发展背后的短板。

“第一产业需要土地,第二住房需要土地。”滕锦光认为,若香港释放更多土地完善对产业发展和住房供应的支持,既可解决吸引人才的问题,也有助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所以这实际上对香港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土地不足也是滕锦光眼中港理大未来面临的挑战,因此该校准备在广东佛山办学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空间上的拓展,同时该校积极探讨到内地设立转化型的技术创新研究院,希望把港理大的基础科研力量与成果,同内地的产业链和市场对接起来。

2019年,港理大与佛山市政府签署了建设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的合作框架协议。“现在(通关)开放后,我们会重新启动协商。”滕锦光说。(完)

(原题:从温州走出来的港理大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

好了,关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创新永远在路上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