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一根辣条撑起的IPO

2022-12-16 21:05:2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根辣条撑起的IPO,如果您对一根辣条撑起的IPO感兴趣,请往下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

首个辣条IPO正式诞生。

12月15日,中国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卫龙)正式登陆港交所。

此次IPO,卫龙净筹资8.989亿港元,发行价为10.56港元/股。但是,顶着“辣条第一股”光环的卫龙IPO,首日就遭遇“破发”,报收10.02港元/股,收跌5.11%。紧接着12月16日,卫龙股价依旧跳水,跌幅8.68%,报收9.15港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卫龙在IPO前完成了创立以来的唯一一笔重磅融资,一口气集齐了CPE源峰、高瓴、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厚生投资、海松资本等知名机构,轰动一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但从上市后股价反应来看,市场普遍认为该估值偏贵。不可否认,卫龙仍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产品结构单一、线上渠道短板等隐患,更为关键的是“靠年轻人吃辣条吃上市”的卫龙是否能在消费者迭代中站稳脚跟。

争议的标签

辣条这种食品,自始至终就充满争议,“垃圾食品”的标签如影随形。

即便在童年记忆滤镜里反复镀金,也不可否认在中小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以5毛钱或1元的价格售卖的渗着油腥的简单包装的辣条,毫无卫生条件可言。

而卫龙要摘下“不健康”的印象标签,无疑还任重道远。即便卫龙决心改变行业生态,早在2004年就重金投入,从欧洲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同时与第三方专业质检机构合作,完善自身品控体系。时至今日,诚如卫龙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质量问题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无疑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卫龙如是,对所有食品行业的企业如是。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辣条行业其实经历了拼口味、拼渠道分销速度、拼品牌三个阶段,现在来到了“拼健康”的第四个阶段。“卫龙需要增添新品类来完善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摆脱不健康、低端零食的印象。”《2021-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亦显示,购买休闲食品时,除了口味,消费者对休闲食品最看重的因素便是“成分、健康”,其占比高达63.8%。

目前,辣条仍是支撑企业营收的主要依靠。据招股书显示,调味面制品是卫龙营收的主要来源,2019年至2021年贡献的营收占比均在60%以上,同时呈现收入逐年增长,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见,卫龙也在进行产品结构性调整。

与此同时,卫龙也在大力发展蔬菜制品。2019年至2021年,其蔬菜制品贡献的营收占比逐年增长。此外,龙还生产包括软豆皮及卤蛋在内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这些其实都是卫龙在向食品企业大打“健康牌”战略的靠拢。

招股书显示,卫龙的年度零售额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卫龙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为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不难看出,卫龙的消费者更加局限在80后、90后。毫无疑问的是,辣条伴随了千禧一代的童年成长。但随着消费者的迭代,卫龙还能在新一代的消费者中站稳脚跟吗?

“现在可选的零食太多了,还能做到无糖零脂,相比之下,辣条就显得更不健康了。”90后的小林表示自己偶尔才会吃一点辣条。“有时候难免会想起小时候的味道,但小时候吃过的辣条和现在的还不太一样,可能记忆里有太多美化了。”相比还有童年滤镜的80、90一代,00后对辣条更加没有偏向。在00后的连连看来,辣条和其他零食并无区别,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

对此,有业内分析师指出,“这一消费者数据披露实际上意在弱化中小学生的占比,这从其线下渠道的占比也得以窥出。辣条始终难以摘掉垃圾食品的标签,在这标签之下,食安问题会变得更加敏感。”

无论数据解读如何,为了抓住新一代的年轻人,卫龙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卫龙在营销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营销费用从2019年的3080万元涨到了2021年的7870万元,请了不少明星,还与各类时尚潮牌做联名。但其中不乏一些用力过猛的举措,就在今年,卫龙就因为“贼大”、“约吗”等打擦边球的低俗宣传被罚款。

上市“大缩水”

年轻人的选择也体现在业绩上。

据卫龙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为22.6亿元,同比首次下降1.79%;净利润为亏损2.61亿元。其中,作为卫龙主力产品的调味面制品(大面筋、麻 辣棒、亲嘴烧等)的销量为81589吨,同比下降13.8%,这也是近五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业务首次下滑。

数据显示,2019-2021年,卫龙的总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而即便是在营收的高速增长时期,其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2020年和2021年的增速分别为24.47%、0.98%,增速明显放缓,呈“增收难增利”的现状。

卫龙在招股书中解释称,销量下滑是因为股份支付、疫情不利影响及产品提价因素影响。

为应对原材料涨价,卫龙今年1月和4月两度发布调价函,提高产品价格。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销量下滑,消费者对涨价的接受度并不高。当时相关话题还冲上了热搜,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买一包卫龙辣条,50克花了5元,一斤要50元,卫龙辣条比牛肉卖得还贵。

“反复调价也有一定原因是卫龙对其渠道话语权的自信。但实际上,辣条行业差异化不大,价格上调之下,消费者就会选择其他品牌代替。”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而卫龙目前的核心产品还是辣条,产品的结构还不够丰富完善。辣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过高,就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影响公司利润空间。”

在质疑与吐槽声中,在重重风险之下,卫龙之上市路也是一波三折。

2021年,卫龙就曾两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前一次因上市材料在6个月内未获批,后一次在通过上市聆讯后,因市场环境欠佳而推后上市。今年6月,卫龙再向港交所递表并通过聆讯,在11月23日再次更新招股书,此番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

上市前一天,卫龙公布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发行价确定为10.56港元/股。“整体来讲,这个发行成绩是很不错的。”对于这一发售价格和发行结果,卫龙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孙亦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公司的发行价是根据市场情绪和总的认购倍数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5日,卫龙曾公告其发售价为每股10.4港元至11.4港元之间。而最终发行价10.56港元/股几乎是以下限价发行,这也意味,机构并未对卫龙给出太高溢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龙的Pre-IPO轮融资中,估值高达6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超过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三者的市值总和。而以12月16日215.1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2.82亿元)的市值,相较此前的估值高峰,卫龙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已缩水超六成。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港股估值倒挂是一直存在的,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受到市场和文化区隔等。并且股价表现也受到市场周期的影响,目前消费市场相对低迷是不争的事实,这在港上市的时机选得不是很好。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0年,辣条市场规模约455亿元,预计在2026年增长至近700亿元。辣条的增速甚至快于整个休闲零食行业。2016-2021年;休闲零食增速为6.1%,辣条增速为9.4%。2021-2026年,休闲零食增速约6.8%,辣条增速为8.9%。

对卫龙而言,顺利上市并不是终点,如何用越来越贵的辣条在不断迭代的年轻消费者中站稳,才是永恒的难题。

(作者:易佳颖 编辑:林曦)

好了,关于一根辣条撑起的IPO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