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扛着60斤重煤气罐爬七楼 一路快跑去中转站接力送药,如果您对扛着60斤重煤气罐爬七楼 一路快跑去中转站接力送药感兴趣,请往下看。
抗疫志愿者的面屏满是“汗蒸汽”
为居民配送一日三餐、爬七楼帮居民运送60斤重的煤气罐、为哮喘发病的患者紧急取药、送药……抗疫志愿者们的付出微小而细碎,却足以温暖人心。他们向新快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带领的小分队一天配送物资约千件
罗帜权
●职业:公交集团长运公司员工
●抗疫工作:志愿者分队队长
“叮铃铃……”当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公交集团长运公司员工罗帜权瞬间想起当志愿者的日子。11月15日,罗帜权和同事们刚刚结束对白云区大源街防疫工作的支援,他担任长运分队队长。这个由十人组成的团队一天完成物资配送约1000件,用真诚对待片区居民,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订餐流程图塞进居民的大门
上午8时,罗帜权的手机响个不停。他马上将收到的任务一一分配给队员,自己也利索地穿上“小蓝”,开启一天忙碌的“物资配送旅程”。
“罗队,我们在派送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红码人员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我们帮帮他吧。”队员张翠华发信息跟罗帜权汇报。原来,这个居民因为常年独居,平时自己买菜做饭,现在由于疫情封控在家不会使用订餐软件,所以吃饭遇到了困难。
“各位队友,跟大家商量一下。”罗帜权一方面将这个居民的信息列入特殊群体的范畴,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服务;另一方面,将队员的五份早餐无偿赠送给他,以解其燃眉之急。当天,张翠华带着手绘的订餐流程图塞进该居民的大门,让他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虽然是隔门沟通,在张翠华耐心的答疑下,该居民终于成功地订下了第一顿快餐。“谢谢好心的志愿者,有你们在,我就安心了!”该居民对长运支援分队的援助表示感谢。
爬七楼运送60斤重的煤气罐
“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志愿者,爬七楼运送60斤重的煤气罐,解决了我家煮饭的大难题。请街道工作人员转达我对志愿者的谢意。”大源街街坊林先生在街道服务群公开点赞志愿者。
据了解,当天为林先生服务的是长运分队的蔡柏垌。他是个做事细心又雷厉风行的小伙子。当得知林先生家中的情况——林先生的健康码是红码,按照防疫要求不能离开住处。但是他家的煤气已用完,最近几天靠按键并不灵敏的电磁炉做面食、蔬菜等简单的餐食,但无法满足熬药、熬汤等需求。蔡柏垌联系了林先生,扛着重达60斤的煤气瓶,迈着沉重的步伐出发。
“煤气瓶这么重,你辛苦了!”林先生看到蔡柏垌面屏满是“汗蒸汽”,又心疼又感动,“小伙子,我拿瓶水给你喝。”蔡柏垌笑着摆摆手,转身就下楼了,继续执行下一个任务。
为哮喘发病居民紧急取药送药
“辛苦大家了,今天上午的任务圆满完成,收队!”罗帜权在物资配送单打下最后一个“√”后,让队员们按照流程科学脱掉防护服。
“叮铃铃……”罗帜权的电话又响了,电话那头的声音中透露出焦虑,“罗队,罗队,你们还在现场配送点吗?有个居民哮喘发病了,急用药,能帮忙在中转站取了药送过去吗?”罗帜权马上回应:“我们在,我们能送!”脱了一半防护服的郑鹤熙一听见有新任务,主动请缨,“队长,我去送!”只见他快速脱掉旧的防护服,重新利索地穿上一套新的;而队友林嘉豪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中转站取药。
接过林嘉豪手中的药,郑鹤熙一路跑向居民楼。“202的居民,您的药到了!可以把绳索放下来,我给你钩上去!”他顾不上自己气喘吁吁,一到达目的地马上就扯开嗓子大声喊。“来了!大白,大白,你就是我的希望之光!”该居民一边回应着,一边把简易的运货绳放下来。郑鹤熙固定好物资袋后,一路仰视着,直到物资被顺利取走。“大白,谢谢你!”“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祝您健康!”
他手绘网格点地图提高志愿服务效率
龙仲坚
●职业:广州港新沙公司员工
●抗疫工作:志愿队副领队
“我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广州港集团支援海珠区第二批志愿队的副领队,新沙公司的龙仲坚如是说。在海珠区疫情防控处在最吃劲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他们下到社区支援。龙仲坚每天会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第二天的工作任务,根据志愿服务经验,提前做好人力和物资安排。
接到街道布置的任务后,他便向社区人员了解服务网格大致情况,根据现有资源快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安排。工作两天后,他发现志愿队伍工作时间非常长、总体效率较低,经过仔细分析,他认为多网格工作不利于快速开展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龙仲坚手绘出网格点大致的地图,圈出几个关键位置,主动与社区人员深入交换意见,提出多个有建设性的意见,经协调沟通,与社区共同推行队伍服务单个网格模式。在他的牵头下,队伍工作安排更为合理,工作效率更高效,这种大胆的意见得到了网格长的高度认可。
“要让适合的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去。”志愿服务工作很多,协助完成场地布置、扫楼、引导居民下楼检测核酸、维持秩序、场地消杀、物资搬运、物资平台的建立等,合理安排人员岗位成了高效、安全完成防疫任务的关键。每天工作结束后,龙仲坚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后,会向各队员了解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安抚队员情绪,及时对队员的岗位进行调整,最大程度提高服务效率。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协助医护人员完成约一万管,合计约四万三千人次核酸检测。
我的抗疫日记
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法官助理陈斯杰:
在“淘宝村”奋战十余天
我们顺利完成防控工作
周日上午,我正在陪女儿,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单位号召我们支援抗疫。我没有任何犹豫,马上收拾行囊,当天下午就抵达了白云区大源村。
大源村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也是全国首个超百亿交易量的“淘宝村”,人口聚集严重,疫情防控压力巨大。我所在的突击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内有我和另一名党员,由我任队长。在做好人员管理的同时,我还要协助网格长及医护人员开展驻点规划、物资调配、核酸检测等具体工作。
作为队长,不仅要对工作负责,还要为队员的健康负责。工作第一天,我们认真地跟着医护人员学习防护知识。上岗前,我们会相互帮助规范地穿好隔离服。下岗时,我都会帮他们完成消杀,脱下防护服后按规范处置好医疗垃圾。
在进驻的第四天,队伍里一名小姑娘因为高强度工作身体有些不适,出现了腹泻的情况,我拿出备用药物让她服下,并叮嘱她好好休息,替她做好工作交接安排。
经过十余天的奋战,在全体抗疫人员的努力下,封控期间突击队所在网格未出现新增病例,顺利完成防控工作。特别是面对封控区内重点关爱的群体,我们上门服务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癌症患者、高龄独居老人36人。
一天下午,工作群里出现了一条信息——一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家向网格员求助,需要安排工作人员上门送药。
我马上回复去处理,并在网格员的配合下上门向老人家了解所需药物以及目前的身体情况,并及时为他取来了所需的药品,还安排医护人员为他测量血压做了简单的检查。晚上,负责信息联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老人的儿子打电话给网格员,向及时救助他父亲的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
我们队每天平均工作时间大概12小时,虽然辛苦,但看到群众的一个微笑,一个点赞,我们的心里就暖暖的,再多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我在大源村的抗疫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我所居住的番禺区又发生疫情,我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请战,再次走在抗疫的路上。做好防疫工作就是坚定老百姓的抗疫信心,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彤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许力夫 高京
好了,关于扛着60斤重煤气罐爬七楼 一路快跑去中转站接力送药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