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高铁冲突”事件频发,忍或不忍不该是个难题,如果您对评论丨“高铁冲突”事件频发,忍或不忍不该是个难题感兴趣,请往下看。
只有相互体谅,互帮互利,正向循环,才能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和谐
高铁上遇到霸座怎么办?被要求换座怎么办?公共场所别人吵闹怎么办?大千世界,总有一款“为难”等着你,忍还是不忍,似乎成了一个世纪难题。
近日,先是有消息称,在太原南到天津西的G2610高铁上,一女子拒绝其他乘客调换座位的要求,对方竟多次对其座椅进行敲打。该女子称,自己作出提醒后,还遭到三人辱骂及殴打。这一遭遇被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20日,天津警方通报事情始末:无霸座、换座行为。双方争吵源于一方大声说话打扰另一方休息,最后升级到动手。最终,参与殴打他人的田某某被处七日拘留并处二百元罚款,张某某被处五百元罚款。
↑事发画面。图据上游新闻虽然该事件最终与占座无关,但争吵引发的后续,与过往的几起高铁冲突有不少相似之处:
4月23日,重庆一高铁发生“婴儿哭闹,女子和宝妈对骂”事件;
5月2日,C6276次列车发生“高铁掌掴事件”;
7月27日,G36次列车上发生“上厕所拒绝让座风波”;
8月18日,湖南一高铁上因孩子哭闹吵架;
8月22日,D7931次列车因孩子吵闹争执;
9月14日,G2610次列车发生因说话大声动手事件……
按常理来说,换不成座位,声音再大,也不该将这样的“不愉快”升级到肢体冲突,甚至需要司法机关介入。类似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热议,可能是它们常常让人们觉得:破坏规则的人总能占据上风,而遵守规则、维护权益的人则被迫卷入事端。
正因为一些人打着“不就说几句话吗”“不就换个座吗”“我是老人”“他只是个孩子”等旗号,强迫他人让渡个人的利益,所以才出现了这样一句经典的对抗性话语——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这无疑给了拒绝道德绑架一个充分理由,也实现了个人逻辑上的自洽。当认同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渐成一种思想原则时,类似的争议就难免会在对抗中升级为掌掴、打人、辱骂等等。
由此,在高铁事件屡屡成为新闻吸引公众目光时,我们有必要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根因,以寻求两方平衡的解决之道。
在摄像头无处不在,手机随时记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事件三不五时地出现,容易给人这样的观感:似乎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无理,以至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成全网皆知的“大事”。小事闹大,其实是群体情绪的宣泄——公众苦“道德绑架”久矣,也苦“得理不饶人”久矣。
站在社会的角度想,弱者争取权利,获得社会的支持并没有错,所以才有人理所应当地认为应该体谅孩子、礼让老人、宽容自己;但站在个人的立场,表达个人的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很正当,所以才会有“我凭什么要让渡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别人”的态度。只是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也没有谁应该为谁的无理买单,所以当道德无法绑架的时候,就容易由相看两厌逐渐升级到吵架,甚至肢体冲突。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道德绑架和反道德绑架,就是用魔法对抗魔法,或许也可以称是两个相反相成的极端。道德绑架固然可恨,它容易让人道德滑坡;反道德绑架也并非完美,它容易让人更为自利,导致社会容忍度越来越低。以“熊孩子”为例,起先一些人可能是反感父母不管教,慢慢地就变成了受不了孩子吵闹,最后可能是“容不下孩子”。各持己见,无法沟通,双方就会越来越撕裂。还有,部分老人理所当然认为年轻人就该让座,部分年轻人一听到孩子吵闹就会指责父母不管教,这其中更多是主观成见先行,极少有为对方考虑——这也是这些事件的一个共性原因,当人们过度地关注自己的利益,就容易忽略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包容。
坚持争取自己的利益,当然没有问题,但规则之外还有人情,如果情感被抹杀到只剩利益时,人们就只能在“社会冷漠”的感叹声中彼此孤立。平衡才是最好状态,不在追求道德中忽视个人利益,也不在追求利益中轻视社会道德,把握好度,才不会左右为难。
“将欲取之,必故予之。”适度让利才能赢得长久利益。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我帮助别人,是希望我的亲人遇到类似困难时,也有人能和像我一样帮他们;也像一位老人所言,年轻人上班辛苦,不需要有人给我让座。只有相互体谅,互帮互利,正向循环,才能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和谐。明白了这个道理,忍和不忍,相信就不再是难题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秋荻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高铁冲突”事件频发,忍或不忍不该是个难题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