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第一财经网的云巨头们打起了“价格战”,谁在抢声量?谁在上战场?,如果您对云巨头们打起了“价格战”,谁在抢声量?谁在上战场?感兴趣,请往下看。
继4月26日阿里云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之后,腾讯云、移动云近日也加入了“降价”队伍,腾讯云部分产品价格降幅最高将达40%,移动云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
至此,国内7大头部云计算厂商,已有三家卷入此次价格大战。
云计算一度被认为是有巨大增长前景的生意,但过去几年不断涌入的玩家已让这个市场变得相当“拥挤”。
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厂商中,既有华为、阿里、百度、腾讯这样的云巨头厂商,也有跨国云巨头的参与,同时衍生出了垂直领域的各种云服务厂商。而在“新基建”催化下,建设数字化经济更需要云计算的全面加持,这也让更多的IT服务商加入了这场全面云化的浪潮。
“但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尤其是在进入细分市场的竞争之后,都在盯着其他玩家有什么新动作。”一名云计算企业的高管对记者表示,价格战从未消失,只不过,今年逐步从核心客户打到了“外圈”。
多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相较于2014年至2015年那波阿里云发起的云服务降价,此次云厂商降价潮在技术成熟度、行业环境、客户培养等方面已然有了本质的不同。
阿里云再掀降价“风暴”
时间线上来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率先发动价格战的参与方,一直是阿里云。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阿里云在一年内降价了六次,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一年里,阿里云17次下调价格,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的降价也一路延续。
降价的确曾为阿里云“撕开”市场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是阿里云通过降价对CDN市场的成功抢夺。2015年以前,CDN市场是传统CDN厂商的天下,网宿科技和蓝汛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3%和37%,二者合计,占到了市场的近80%。
阿里云入场后,首先在2015年5月宣布阿里云CDN降价21.2%,拉开了CDN市场“价格战”序幕。此后,腾讯云CDN跟着降价25%。到了2017年,阿里云宣布CDN再次降价25%。随后,腾讯云宣布CDN最高降价47%。12月,金山云也宣布CDN最高降价50%,对传统CDN厂商进行了“围剿”。
结果是,2017年的数据显示,网宿科技、阿里云、腾讯云的CDN市场份额分别为19.7%、16.1%、10.3%,阿里云、腾讯云成功挤入第一梯队,而网宿科技份额腰斩的同时,蓝汛直接从第一梯队消失不见。
阿里云降价最高达50%
规模效应与降价的良性循环对阿里云来说,意味着云市场的长远发展。早在2014年,时任阿里云总裁王文彬就曾预测,“今后云计算价格每年至少降低30%以上,三年后价格将是现在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最终就像用水和电一样,用户根本不用在意其价格。”
而在本轮阿里云“史上最大规模降价”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也表示,过去十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下降了近九成,他对降价意图的说明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不过,对于外界来说,阿里云的本轮降价更多是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尽管仍然在国内云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华为云、运营商云的攻势下,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在不断下滑。
5月9日,百度举办的百度智能云文心大模型技术交流会上,百度相关负责人表示百度暂无新的销售政策,并表示阿里云降价是因为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
本轮降价能否为阿里云赢得更多市场还有待观望。万帮数字能源(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王迪表示:“云服务价格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怎么样支撑更好的业务发展,这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也是日常讨论花时间更多的。当然随着未来业务体量进一步增大,厂商提供业务高可靠、同时性价比更高的服务,这是我们更希望的。”
在业内看来,用价格吸引客户注意的法宝仍然有效,但能否让客户被买单,云服务商们光靠“吆喝”价格还是不够的。
降价牌传下去了
据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阿里云的云服务降价战略考虑,一是建立价格的护城河,二是公开各种对比参数,形成公有云的“控标点”,起到引导客户的作用。至于下一步的动作,要看行业从业者们“跟不跟”了。
显然,腾讯选择跟上。5月16日,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
具体来看,此次降价计划中,腾讯云将针对部分区域云服务器实例特惠时长进一步加大折扣力度,价格降幅最高将达40%。
其中,在云网络方面,腾讯云对负载均衡CLB的LCU费降价18%,对标准型NAT网关降价15%,以更低价格普惠云上用户;数据库方面,腾讯云数据库TDSQL-C serverless全新发布资源包付费模式,刊例价对比同规格包年包月产品降幅高达25%,serverless按实际使用量计费的特性能帮助用户最高降本80%;云安全方面,腾讯云主机安全基础版将对全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同时免费开放资产管理和一键体检能力,让企业客户实现“0成本”提升安全能力。
一位云服务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云服务行业竞争中,降价是必要的,“价格”因素具备决定性因素,因为云服务迁移成本非常高,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是云服务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降价动作不是所有厂商都适合,足够的盈利空间与技术成熟度才能满足这一动作要求。
5月17日,刚刚发布的腾讯2023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4%,占总营收的32%,财报指出,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速转正,毛利率显著提升,得益于部分云服务的销售额增加。
除了腾讯,选择跟牌降价的还有运营商。16日晚间,移动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宣布降价,最高降幅达60%,成为第一家宣布降价的运营商云。
移动云价格情况
但根据移动云降价的官宣内容,移动云此次降价主要是为了“试探”中小企业市场,采取的是“限时”促销。在优惠期内,移动云表示,将对通用入门型云主机降价60%;通用网络优化型云主机降价60%。数据安全方面,云安全中心降价50%;云硬盘备份降价50%。
目前暂不清楚联通与电信是否会跟进降价动作,但记者通过三家运营商云业务官网计费标准了解到,以双核CPU,4G内存,1Gbit/s传输速度的服务器租赁为例,移动云给出的报价为0.39元每小时,2244元包年,中国电信天翼云给出的报价是0.37元每小时,1570.8元包年,联通云给出的报价是0.36元每小时,1740元包年。不过三家运营商在基本类似的服务中提供了不同版本的英特尔CPU芯片。其中移动云使用的是Intel Xeon Gold 6248R处理器,联通云使用的是,Intel Xeon Gold 6240处理器,天翼云没有公开所使用的芯片型号。
天翼云价格情况
一家和运营商云有合作的数据中台公司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看来,云服务厂商的集中降价趋势究竟是持续动作还是像移动云这样出足“试水”,目前尚不能判断,但可以明确的是,从当下的存量市场来看,由于运营商云的瓜分,留给企业云的政企“大客户”可能已经不多了,不过中小企业的市场依旧较大,而这一部分,从移动云此次的降价行为来看,也是运营商云正在紧盯的蛋糕。
此次降价潮不同在哪里
云计算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行业密集降价云服务产品,原因包括:技术发展趋于成熟,成本逐步降下来,需要的服务运维啥的成本随之降低;技术红利逐渐消失了,技术获得大幅溢价空间减少;前两者因素叠加行业参与者提速布局,各厂商提高公有云占比迫在眉睫。
4月23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
市场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
从排名的变化来看,运营商在云市场的排名进一步前移。其中,2022年下半年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被天翼云赶超,排名市场第四。
在行业从业者看来,华为云与运营商云服务的速度是迅猛的,给阿里云与腾讯云带来的冲击是直接的。据中国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瑞文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述,2022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翻番达579亿元人民币,2023年的目标更是收入千亿元。
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副总经理吴世俊则在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未来三年,移动云将会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3.0”驱动的算力网络,力争突破年营收1500亿。
IDC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三大运营商的公有云业务(Iass+Pass)增速均超1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有云业务市场份额上,阿里云排名仍为第一,但从去年同期的36.7%减到31.9%;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市场份额则从8.9%增到10.3%;移动云的排名市场份额已升至第六,同比增速104%。
另外,华为云也是目前市场中一支突击队,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云(包括IaaS、PaaS、SaaS和其他云服务收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自2021年的20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53亿。2022年阿里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自2021年的723.5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76亿元。增速上的快慢差距使得阿里提前动作,缓解压力。
IDC中国研究经理崔婷婷对记者表示,公有云大客户来本身有一定议价权,并且除了产品价格外,咨询、建设和运维服务同样是重要的成本支出。
短期内,降价必然会对公有云服务商盈利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目前降价产品范围来看,崔婷婷认为影响应在可承受范围内。从长远来看,降价是否会对未来云市场格局造成明显冲击还需要对市场持续观察,在同质化较严重的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跟进的行为。这给企业上云用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会促进云技术更快的升级,促进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的快速成长。
好了,关于云巨头们打起了“价格战”,谁在抢声量?谁在上战场?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