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孩子沉迷网络,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教育行业大咖:社会要给他们更多选择

2023-03-31 13:05:28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孩子沉迷网络,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教育行业大咖:社会要给他们更多选择,如果您对孩子沉迷网络,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教育行业大咖:社会要给他们更多选择感兴趣,请往下看。

不知何时起,手机越来越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沉迷手机、缺少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在挤压青少年的成长空间。

为深度研讨行业问题、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3月30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在同日举办的“短视频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论坛上,行业大咖针对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的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全国模范教师叶德元:

电子产品“一刀切”可能让孩子更加孤独

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信息化浪潮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无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信息化带来的变革,比如AI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短视频成为课堂素材,都是正面的影响。”全国模范教师叶德元认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关键不在于禁止、限制使用手机,而在于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具体而言,学校应该通过主题教育、思政课堂等占领思想阵地,让孩子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明确真与伪,辨别是与非,进而学会控制和规划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群孩子都在打游戏,而一个孩子不打,他会显得特别孤单。”叶德元的担忧在于,社会的整体环境会对个体行为施压,如果“一刀切”禁止某个孩子使用网络,可能会造成割裂感。

问题的关键,在于“与网络游戏抢时间”——学校可以开展如走进博物馆、实验室、大自然等丰富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家长应该提供更多温暖的陪伴,高质量地度过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让孩子享受到屏幕之外的生活意趣、成长的精彩。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孙晓军:

一味设置网络防火墙有违孩子身心发展需求

当下,不少网络应用为了规范未成年人使用,设置了内容过滤等机制。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孙晓军看来,这些做法初衷虽好,堵却不如疏。

作为研究心理学的专家,他更关注当代孩子的成长语境,在网络时代长大的他们,无法被主观地和外界的信息阻断开来。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也能从互联网中受益良多。

“如果阻碍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或者监控他们获取信息,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为此,孙晓军建议,应当有意培养孩子们更高的网络素养,学会与网络环境和谐共生。孙晓军及团队发现,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态度越积极,孩子们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反而越高。

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网络是他们的重要权利。要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作用,“不要回避问题。”

他还提到,目前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城乡都已经超过95%,但农村孩子的网络素养较城里孩子更欠缺一些,主要用于游戏、视频等娱乐消遣而非教育等服务。因此,农村地区儿童网络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优质青少年文学作品自有引人入胜的力量

这或许是一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短、平、快的产品充斥着大小屏幕。但从事了几十年文学创作的杨红樱说,自己仍然相信文学对于成长不可替代的力量。“《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走过了二十年,在今天仍然受许多孩子们喜爱,这说明了它的竞争力。”

在她看来,吸引孩子们的方法既简单又深奥。一方面,孩子的阅读是“非理性的”,只要情节够精彩、人物立得起来,他们就会爱不释手地读下去。但同时,孩子们反感居高临下的说教,需要把价值观融进故事里,让他们细细品味和思考。“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在作品中得到启迪、陶冶性情,这是创作的重要宗旨。”

“从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孩子们更孤独了。”杨红樱提到,许多次朋友聚会时,孩子们都安安静静各自抱一个手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目前保持每年一本或几本的创作频率,她相信,鲜活的作品总能打动孩子们的内心,丰富他们的选择。或许,文字所激发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远胜过网络时代快速消遣的乐趣,能帮助他们在未来人生中保持一种持之以恒的热爱和韧性。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陈怡西

好了,关于孩子沉迷网络,只是孩子的问题吗?教育行业大咖:社会要给他们更多选择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