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力,如果您对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力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归根到底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认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应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蓝庆华认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三难”:
一是“权”:主要涉及科技成果所有权的分割确认、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活动的权限和知识产权本身的保护等。
二是“钱”:主要涉及研发经费、金融贷款和激励分红等,有大批专利研发夭折在耗资巨大的中试环节之前。
三是“人”:主要指兼职与离岗创业的科技人员、青年人才等激活与培养。
蓝庆华认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脊梁,科技是产业创新的灵魂。推动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走向产业应用,亟须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构建形成“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企业培育—投(融)资—产业创新”全链条生态体系,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和驱动发展。
蓝庆华建议,一要搭“大戏台”。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空间布局,在现有26个专业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础上,试点建设综合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可采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地方政府等共建、共享、共治方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集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于一体的区域性协同创新综合类平台,建立“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科技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畅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二要抓“牛鼻子”。聚焦选种、育苗、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上市企业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覆盖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化等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多元化、多级次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特别是要建立起覆盖创新创业项目种子期—早期/成长期—成熟期诸阶段,包含种子基金、天使投资等在内的全阶段创投体系。
三要注“催化剂”。强化人才的主体性支撑,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订人才引进分类计划,以分层政策引导顶尖学者、外籍专家等人才引进工作,在招才引智中既重视引进人才个体,也重视引进研发机构。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等机制,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政策,使科技人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要邀“新媒妁”。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新兴技术领域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础设施,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技术基础。培育一批集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交易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集中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集聚区,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改进专利等知识成果的授权、确权、维权制度,构建科研成果创造、应用与转让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建设一支有技术专长、懂经济、会经营、具有评估技术作价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
好了,关于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力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