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四川省政协委员吴孟强:建议协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

2023-01-14 13:05:13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四川省政协委员吴孟强:建议协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如果您对四川省政协委员吴孟强:建议协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感兴趣,请往下看。

“双碳”目标下如何确保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是本次四川省两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副主委、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吴孟强所带来的一份提案,就与此相关。

“如按‘十四五’规划的用电增长5.5%测算,依照现行外送规划安排,我省将从‘丰余枯平’变为‘丰枯均缺’。若考虑川渝电网一体化,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他告诉记者,现实情况来看,四川2022年8月极端天气造成的全省大范围限电,也反映出四川电网水电占比超过80%的电源结构亟需优化。

如何破题?

在他看来,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风光资源综合开发、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既能优化四川电网电源结构,提高电力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又能促进三州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吴孟强▲吴孟强

建议构建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依托于绿色能源生产替代应用比重和节能降耗减排程度,不是孤立于某个产业。”他表示,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来讲,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纳所需要的新技术支撑(如光伏、风电和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技术和产品)和供电用电新业态(如电动汽车、V2G、G2V、共享储能等),其中的新技术、新系统取决于新兴产业链上的新产品(系统、部件、器件、材料制品、无机盐化工前驱体、矿冶),因此可以认为是化学能源体系与新型电能源体系的协同体系,其中的连接点就是两类可再生的绿色新型电池(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和一类可再生的二次绿色化学能源(氢能、可能还有未来的氨能)。

那么,如何构建这两类新型电池和一类新型化学能源的产业生态圈与强壮产业链工程就成为核心。

他认为,四川有必要协同开展水风光清洁能源开发所需的上游下游支撑产业,建议优化发展水电机组、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提档发展作为负荷的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从产业生态圏和能源生态圈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双圈”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建议构建水风光绿电开发与消纳的协同体系

水风光绿电开发与消纳的协同,是吴孟强提到的又一组关键词。这个协同,不仅仅是要构建水风光绿电开发与消纳的协同体系,还要构建水风光绿电开发与消纳的区域协同体系。

“要构建第一个协同,就要建立水风光互补统筹调度机制。”他建议,以水电基地为中心,借助水电送出通道打捆外送风光电源,满足电网负荷需求;统筹水风光一体化项目运行管理,开展水电、风电、光伏基地智能化集中运维;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探索研究新型储能。

具体来看,可在成都市等负荷中心地区和新能源集中送出地区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按照“成熟一个,核准一个”的原则,加快推动部分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电源、电网、用户侧配套建设储能示范建设,发展“新能源+储能”,探索“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推动地方因地制宜采用水风光项目+储热(能)、水风光项目+制氢等源网荷储一体化形式。

区域协同方面,他提出,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但由于西电东送,会造成四川“低碳电力输出而高碳电力”输入,这是区域的电力不平衡导致。

所谓的不平衡,即四川三州一市(甘阿凉攀)水电、风光资源丰富的市州,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好,但由于区位条件、物流成本、技术人才等方面不足,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光伏、储能电池等)欠发展;而成都正好相反,这就是结构化矛盾。

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支持用电高负荷中心城市(如成都)与三州一市(甘阿凉攀)构建“成攀甘阿凉”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体系,支持“三州一市”主动承接大型龙头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转移,积极筹建大型龙头企业的水、光伏、储氢、储能等装备制造的下属企业的入驻建厂。同时,积极引导光伏组件回收利用行业等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如废旧多晶硅片的回收处理,延长光伏产业发展链条;积极发展大数据、区块链等绿色高载能产业,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建议重视储能的技术进步与示范应用

“我省构建‘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提出了现实需求,2022年极端天气带来的电力不足问题,亟待有大量长周期可调节储能系统保障供电稳定。”他提及,新能源配置储能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引起行业关注,新型储能在发挥新能源电站安全可靠替代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原因在于储能技术(包含安全、成本、寿命、能效)是“卡脖子”技术问题,产业链完备性也不足。

因此,他建议加强储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设立储能技术重大专项,依据不同场景、工况条件需要,系统性支持电化学储能技术(锂电、铅碳、钒液流、未来的钠电等)、化学转化储能(氢、氨)和物理储能技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储热),满足备电型(15分钟)、调频功率型(30分钟)、调峰能量型(2小时)、扩容容量型(4小时)、长周期型(周、月甚至季节)不同需求。

同时,建议立足四川矿产和能源禀赋,面前世界级新能源新型材料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区域化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能源企业的科研力量,建设跨学科的“储能技术创新研究院”,抢占产业技术至高点、培养输送多层次的新能源技术人才,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支撑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柴畅

好了,关于四川省政协委员吴孟强:建议协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形成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