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参考消息的英媒: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如果您对英媒: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感兴趣,请往下看。
转自: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3日发表题为《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的文章,作者为佩姬·霍林格。全文摘编如下:
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薄睦乐上周说,抨击中国的做法适可而止吧。他是在回应批评该公司扩大在华业务、同时缩减在不景气的欧洲的业务时作此表态的。
他说,欧洲与其为这家化工业巨头在中国的100亿欧元投资而烦恼,不如审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
薄睦乐说得没错。欧洲工业企业正在努力应对一些相当强劲的阻力——不仅仅是异常高的能源价格,还有欧洲的绿色抱负成本高涨以及尚未完成的单一市场计划。
此外,巴斯夫公司决定在中国建设一个先进的综合性化工厂,并不单纯是为了应对欧洲缺乏增长和竞争力的现状。
2022年1月21日拍摄的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建设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新华社发)这家工厂首批装置将完全靠可再生能源运转。这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曾经满足于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的创新者。
那种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广阔市场,同时仍保留对创新技术控制权的旧做法正在改变。
只要看看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事例就知道了。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尽管国际社会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但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宝马公司大幅增加了在华研发投资。
中国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刺激了这些投资。如今,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如果要保持全球竞争力,不仅要接触中国消费者,还要接触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技术专长。
在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间,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宝马在中国只设立了5家研发中心。但自2018年以来的4年间,它们已经在中国开设了11家研发中心。
在华期间,德国车企已将中国供应商融入其全球供应链,寻求与中国科技企业建立软件合作关系,并开始研发从中国出口到全球市场的新车型。其结果是,成就了新的不再满足于只在中国销售产品,而是准备在全球展开竞争的参与者。
作出在中国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进行创新的决定并非不理性。对于巴斯夫这样的公司来说,甚至可能别无选择。在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下,欧洲在全球化学品市场的份额在过去10年里下降了近五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到2030年将占全球化学品销售额的近50%。如果巴斯夫不去利用这种增长,别的公司就会取而代之。
好了,关于英媒:抨击中国不会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就讲到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