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华大智造上市,松禾资本:中国在生命科技领域掌握了自己的枪

2022-09-09 11:05:55来源:投中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投中网的华大智造上市,松禾资本:中国在生命科技领域掌握了自己的枪,如果您对华大智造上市,松禾资本:中国在生命科技领域掌握了自己的枪感兴趣,请往下看。

“华大智造一定不会是一个个案。”

9月9日,华大智造正式在科创板敲钟上市。这场IPO吸引了市场极大关注,开盘后华大智造股价大涨22%,截至发稿市值近400亿元。作为华大智造最早的投资者之一,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与罗飞共同参加了线上敲钟仪式。罗飞感慨地向投中网表示:“华大智造不仅仅是属于华大的资产,它还意味着在生命科技领域,我们国家第一次真正的掌握了自己的枪。”从2013年收购美国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公司)开始算起,华大智造历经近十年的研发,终于成功地实现了基因测序仪的国产化。中国终于有一家公司在基因测序行业的最上游掌握核心技术,打破海外巨头的垄断。在生命科技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有了相对的优势。如果要类比的话,其意义堪比在半导体产业拥有了自己的光刻机。当下中国创投关注硬科技,尤其关注底层创新,而华大智造的上市正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生命科技乃至整个硬科技投资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十年研发打造国之重器从2018年底至2020年,华大智造进行了一轮周期颇长的融资,最终的融资总额高达90亿元人民币,十余家投资机构参与,创下了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单项目融资迄今为止的最高金额记录。罗飞告诉投中网,当2018年下半年华大集团创始人汪建提出让华大智造独立融资的想法后,松禾资本第一时间就决定要投资,是第一个完成打款的投资机构。后来华大智造的优势逐渐获得认可,融资也变得异常火爆,基本是一股难求。但在2018年底的时点要做出投资的决策其实并不容易:当时的华大智造营收规模还非常小,招股书显示,2018年其营收仅有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是-4600余万元,而它的估值却高达25亿美元。实际上,松禾资本的“爽快”决策来源于与华大长久以来的紧密合作关系。自华大智造诞生之初,松禾资本就一直在关注它。业内都知道,2012年华大基因在一级市场上融资背后的原因就是为了做基因测序仪。华大集团用出让一部分华大基因股权的方式筹集了十多亿元,收购了美国基因测序仪厂商CG公司,然后以它为基础研发国产测序仪。松禾资本即是华大基因该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因此,松禾资本非常了解华大集团在实现测序仪国产化上的巨大决心和投入。罗飞向投中网表示,CG公司被收购时只研发出了工业级的测序仪,而且设备非常笨重,销售量非常少,整个公司处在巨亏的状态。收购CG公司后,华大集团又投入了相当于收购费用数倍的资金去继续研发,几乎是倾其所有,然后才有了今天的华大智造。在长达近十年的研发过程中,松禾资本每年都会跟华大集团和汪建本人保持着持续的交流,关注着每一次的型号迭代以及在市场应用上的突破。2014年,华大智造推出了首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的国产化测序仪BGISEQ-1000。2015年至2017年,华大智造相继推出了BGISEQ-500、BGISEQ-50、MGISEQ-2000、MGISEQ-200等不同定位和应用场景的产品。2018年,华大智造推出了首个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成为全球第三家有能力量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厂商。基因测序仪被认为是整个基因科技产业的底层基石,真正的 “大国重器”。没有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带来的测序速度提升和成本快速下降,分子诊断、合成生物等当下生命科技领域的众多前沿创新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华大智造解决的是中国生命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让中国的生命科技发展不再受制于人。罗飞认为,对中国的生命科技产业而言,华大智造过去10年中的发展,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商业、技术升级的范例。罗飞总结了三点投资华大智造的理由:首先,松禾资本跟华大基因有多年合作,很清楚上游测序仪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迫切希望在生命科技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枪;第二,松禾资本持续跟踪着华大智造不断地研发、迭代的过程,“知道机器是怎么升级迭代 ”。在完成CG的收购后,华大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测序仪。如今,华大智造的测序仪不仅在中国,乃至在海外市场都具有独特的竞争力;第三,松禾资本还知道机器用到了哪里去。松禾资本不仅投资了华大基因,还投资了吉因加、嘉检医学等下游的测序服务商,看到了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在肿瘤检测、遗传病检测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这也是产品不断验证和优化的过程。赢下专利大战,中国测序仪走向全球就在此前华大智造紧锣密鼓排队上市的同时,从太平洋的另一边传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扬眉吐气的好消息。5月5日,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陪审团作出判决,华大智造赢下了与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巨头Illumina历时四年的专利官司。7月15日,Illumina与华大智造签署和解协议,同意不再对这一判决结果提出异议,双方旷日持久的诉讼战就此告终。这场官司的胜利对华大智造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首先,这一判决意味着Illumina用专利战阻止华大智造全球扩张的企图宣告失败,因此这一判决有改变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格局的重要战略价值。股市的反应就很能说明问题——判决公布后的当天,Illumina股价暴跌了15%。罗飞向投中网解读道,中国和美国是基因测序行业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从销量看华大智造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测序仪厂商,而这次专利诉讼的胜诉意味着华大智造不仅在中国市场后来居上,在全球第一大基因测序市场——美国,华大可以与竞争对手公平竞争。第二,这也是华大智造的正名之战。基因测序仪的技术壁垒极高,在华大智造之前,全球能够量产临床级基因测序仪的公司只有两家,一家是Illumina,另一家是Thermo Fisher,它们都是美国公司。华大基因的业务是基因测序服务,与上游的测序仪技术壁垒完全不同。因此自从华大着手研发测序仪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个长久的质疑:国产测序仪能突破海外巨头的专利封锁吗?换句话说,华大智造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这份判决终于可以让这个问题盖棺定论了,华大智造在核心技术上不输于全球巨头。第三,华大智造拿到了巨额的赔偿。Illumina被判向华大智造支付高达3.34亿美元的赔偿,这一金额已经快赶上华大智造此次IPO的募资净额了,它也创下了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的专利赔偿的新纪录。由此,华大智造拥有了与全球老大正面对垒的实力,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前韩国基因组学中心等机构对华大智造、Illumina的测序仪进行了系统的独立比对研究,结果显示两家测序平台在测序质量、覆盖均匀性、GC覆盖度和变异准确性等指标上不相伯仲,但华大智造的测序平台成本仅为Illumina的一半。一家券商在研报中写道:“本次胜诉证明了华大智造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原创性技术水平,标志着华大智造突破了技术封锁,公司有望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华大智造在创业初期非常依赖“华大系”内部的订单,这也是华大智造在早期融资时最让投资机构担忧的问题。除了华大基因之外,华大智造的测序仪能得到其他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的认可吗?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招股书显示,2018年华大智造92.38%的收入来自华大系的公司(包括华大控股及其他汪建控制的企业或组织),在2021年华大智造只有15.2%的收入来自华大系;2018年华大智造只有不到3%的收入来自中国之外,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44%。从被投到LP,松禾与华大十年携手华大智造是继华大基因之后“华大系”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在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之时,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就曾作为投资机构代表出席了敲钟仪式。两次敲钟之间,“华大系”在中国乃至全球基因产业中的地位又上了一个台阶。2007年汪建南下深圳创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这是“华大系”扎根深圳的开始。第二年,一直关注科技创新的松禾资本就与汪建结缘。2009年,华大研究院的第一个产业化项目是动物克隆技术的产业化,松禾资本即为天使投资人,该项目后来被华大基因收购。从那时起松禾资本就一直在坚定地参与和支持华大系的科研成果转化,从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到华大因源,松禾资本都是重要投资方。汪建的外界形象是一个“狂人科学家”,有很多广为流传的金句,例如“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不允许员工死于心脑血管病”等等。而在罗飞看来,华大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它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从科学发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化落地的螺旋上升。华大20多年演变,是国家基因技术来讲的一个缩影。如今,华大系堪称是中国基因产业的黄埔军校,“华大人”已经成为中国基因科技创业的主力军,以至于业界有一个专门名词“华小”,专指从华大出来的创业者。通过与华大的紧密合作,松禾资本在过去十多年里也完成了对整个中国基因科技赛道的深度布局。目前松禾资本已经投资了十余家华大系的创业公司。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松禾资本与华大的联合投资,最近的例子是,8月11日松禾资本与华大基因、华大研究院共同投资了专注于基因治疗载体和基因改造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生物医药企业禾沐基因。松禾资本与华大的合作还在继续深化。松禾资本近期还与华大联合成立了一只天使基金,这只基金融合了华大CVC和松禾IVC(Independent VC)的双重属性。纵观整个行业,VC与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并不稀奇,但能做到如此深度的相当罕见。当然,这样的信任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在基金层面上合作了。2016年松禾资本设立第一只医疗健康专项基金,就邀请了华大首席投资官出任投决会委员。该基金把基因技术、分子诊断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之一,投资项目数量超过10个。2019年松禾资本的医疗健康专项基金做到第二期,不仅华大首席投资官继续担任投决会委员,华大基因还是基金的出资人。作为生命科技的领军企业,华大的技术创新是行业最前沿的,可以说是松禾资本非常重要的“外脑”。比如合成生物赛道目前非常火热,而华大早在五年前就成立了生物合成研究院,这直接启发了松禾资本对合成生物赛道的前瞻性投资布局。先是松禾资本投资华大系企业,然后华大又投资了松禾资本的基金,这正是VC机构们梦想中的投资闭环。合作设立基金更是意味着松禾资本与华大在投资上已经彼此交织,是极为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能够十多年风雨同舟越走越近,其基础当然是双方的“气味相投”。例如它们都有登山文化,两家公司的掌门人汪建和厉伟都曾经登顶过珠峰,两家公司甚至还成立了一支联合登山队。而双方最“气味相投”的一点,当属强烈的使命感。汪建是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企业家,他曾经说不病、不傻、不老、不饿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基因是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科技支撑,而华大要“以追求人类的终极目标为己任”,要做“挑战科技极限的先行者”。而松禾资本25年来始终以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创业为使命。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它直接影响了松禾资本的投资实践。或许,正是因为华大与松禾都有这种把使命摆在第一位的企业文化,双方才能走到一起。罗飞向投中网表示:“松禾跟华大能够长期合作,在于我们从攀登的文化,到对科技创新的期待和坚持都是相同的。华大来到深圳之后的十多年里,从科研到临床再到测序仪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通过与华大的科学家团队合作,松禾的团队得到了很多的引领,对于生命科技的领悟也会更加地深刻。”新周期的主题是底层突破,华大智造不会是个案随着华大智造成功上市,松禾资本收获了又一个400亿市值的项目。年初,松禾资本投资的商汤科技在香港上市,市值也一度突破千亿元。罗飞表示,在早期阶段寻找、培养未来的产业领袖是松禾资本的使命,希望松禾接下来能有更多被投企业像华大智造一样,在产业链上发挥引领作用。包括华大智造在内,松禾资本2022年已经收获4个IPO,目前还有7个项目已过会。无论是IPO的数量还是质量,松禾资本今年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市场的另一面是,2022年以来全行业都在谈资本寒冬,罗飞对此也不讳言。他向投中网表示,越是寒冬期,越是要“信任老朋友”。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松禾资本会特别关注和追投已投项目。对于已经跟踪了较长时间的项目,也会注意观察它们在市场寒冬期的表现。像华大这样历经多次周期考验的企业在罗飞看来是格外宝贵的,松禾资本愿意和更多像华大这样的企业,一起走过新的周期。从1997年的深港产学研至今,松禾资本已经专注科技投资长达25年。这25年里罗飞一个最强烈的感受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迭代速度一直在加快,这给科技投资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而当下在罗飞看来正是早期科技投资的一个难得的好时机。罗飞表示:“潮水退下去的时候也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也就是说,与历史上的数次周期相比,这一次的新周期更加强调一件事,那就是底层的突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如果仅仅是把它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实际上中国不仅市场规模巨大,而且产业链丰富,是一个很难得的创新技术的试验场。”罗飞解读道。华大智造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如果没有华大的庞大生态,华大智造可能很难有机会跑出来。而有了这样的生态,华大智造就有机会实现底层的技术突破,发展壮大,然后再走向全球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华大智造上市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的示范价值,它证明了中国企业有能力在一个超级赛道实现底层突破。那么不仅仅是生命科技领域,其他领域同样有超级赛道,同样会跑出华大智造这样的超级选手。新周期之下,松禾资本把支持中国企业底层突破视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和使命。“华大智造一定不会是一个个案。”罗飞表示。(文/陶辉东,来源/投中网)

好了,关于华大智造上市,松禾资本:中国在生命科技领域掌握了自己的枪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