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代糖”又上热搜,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饮品成分含量明细

2022-08-31 23:35:46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代糖”又上热搜,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饮品成分含量明细,如果您对“代糖”又上热搜,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饮品成分含量明细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两年,与天然糖有着相似口感,却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标注“0糖”、“0卡”的含代糖饮品备受青睐。日前,“无糖饮料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一事上了热搜,再次将代糖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平均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内。另据国家标准,饮料中糖含量低于0.5克每100毫升就可以宣称“0糖”,添加的是甜味剂等“代糖”。

代糖到底是什么?

据公开资料显示,代糖不是糖,而是甜味剂,包括人工代糖、糖醇类、天然代糖三类。其中,糖醇类来源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膳食纤维,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而热量仅为一般糖类的一半,且吸收慢。赤藓糖醇每克只含有不到1大卡的热量;而天然代糖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甜味添加剂,包括甜叶菊(即甜菊糖苷)等。

目前,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了糖精、甜味素、木糖醇、山梨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等20多种代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亦是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部门批准可使用的甜味剂。

多国减糖趋势明显

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饮品配料表明细

今年8月11日,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严厉的“控糖”法案,新加坡卫生部公布,从2023年底开始,将禁止糖分和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饮料的广告宣传。为明确饮料中的糖分含量,新加坡卫生部还将采取“Nutri-Grade标签分级制度”,要求售卖的商家在饮料包装及电子菜单中表明糖量与反式脂肪酸含量。

不仅是新加坡,减糖已成为多国推动国民健康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如今的市面上,减糖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元气森林等品牌的“0糖”“0脂”饮料在货架上被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这类饮品的销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主打健康路线比起含糖饮料更易得到消费者青睐。去年,天猫发布食品消费的十大趋势,其中,0糖饮料等趋势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00%。

又或许消费者不全是不能接受“糖”,成都消费者王先生认为,比起有糖无糖,更希望饮料厂商们能更真诚地明细其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对饮品相关成分的含量、用量等享有知情权。”

超市冰柜中,多款0糖饮料的位置显著超市冰柜中,多款0糖饮料的位置显著

代糖研究最新进展:

赤藓糖醇“耐受性”良好

再来看一下关于代糖研究的最新进展——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tham Suez教授在《Nature》杂志中发表了有关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存在诱导葡萄糖不耐受的情况。现在糖精已经被多国禁用了。而现有的最新研究中,对于三氯蔗糖的实验数据并不明朗,不存在和葡萄糖不耐受形成关联性。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Naveed Sattar教授更为谨慎,他说到:“目前人类的流行病学数据不支持低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而富含糖的饮料似乎确实与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这些发现不会让我选择含糖饮料而不是减肥饮料。”

《Wiley》期刊杂志发表了赤藓糖醇研究论文《含有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的溶液的胃排空及其对人体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初步剂量范围研究》,作为市面上应用广泛而主流的代糖之一,关于赤藓糖醇其主要观点如下:在该试验中,高达50克赤藓糖醇的剂量,在液体中作为单次推注剂量给药,耐受性良好。

有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代糖确实减少了能量或者没有能量。想喝点甜味饮料,无糖饮料是一种选择,但是要控制好量。

目前,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上市的代糖,都设立了严格的安全系数,要求不能超量超范围添加。

(周婷婷)

好了,关于“代糖”又上热搜,部分消费者:更看重饮品成分含量明细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