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

2024-04-20 21:06:25来源:C114通信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C114通信网的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如果您对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感兴趣,请往下看。

本周,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

大会期间,人工智能专家、达闼机器人创始人CEO黄晓庆在接受C114采访时,就6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及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阐述。

黄晓庆认为,6G空天地一体化覆盖、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确定性高可靠的能力,将会为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种AI应用提供强大的连接和管道能力;人工智能将会广泛的应用于6G网络规划、建设、运维、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最大程度提升6G网络的性能和能力。而人形机器人则是6G与AI的重要交汇场景,成为6G网络的核心应用场景。“6G网络不仅要支撑信息传输,还需在系统层面实现对应用本身进行网络级优化;6G将成为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下一步就是将其‘附身’于实体——机器人,这一行为被称为‘具身’。”

在“具身智能”这条道路上,达闼机器人已经走过了九载春秋,自2015年起便开始研发云端智能机器人,并规划在未来十年内推出家庭保姆机器人。黄晓庆坚信,接近人类大脑水平的计算能力无法置于机器人终端,而必须置于云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机器人本体连接。云端智能机器人模式不仅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降低单个机器人的智能成本,还具备管理、监管及伦理方面的优势,有效防止机器人可能的“造反”。

至于为什么要赋予人工智能“形体”,选择制造人形机器人,黄晓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从生物学视角,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若要制造出最“有用”,具备通用性的终极机器,其形态应与人类相同;从功能实用视角,要使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执行所有任务,其形态需与人类相似,否则无法胜任;从人工智能原理视角,训练大模型赋予其人的智能、行为、判断力和造作能力,需要大量数据,而人类数据最为丰富,因此,人形机器人能最大限度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训练,是最优选择而非偶然。

对于如何提升云端大脑驱动的机器人反应速度,黄晓庆提出,通过部署边缘服务器减轻大脑至边缘、再至机器人本体之间的传输延迟与处理时间问题;此外,信息编码亦是优化重点,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它的编码的反应速度要快,应在边缘部署算力,进行二次编码;同时,可部署小型、原子化的GPT模型于边缘节点,以增强系统反应速度。

他还进一步描绘了人形机器人的多种技术路线。首先,基于多模态模型(如视觉、运动、传感器等)构建具身智能的基础大模型;其次,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如家庭保姆、运动员等),对机器人本体进行建模并利用海量人类活动数据进行训练,不断提升其能力;最后,搭建优秀的二次训练平台,使企业和个人用户都能便捷地对机器人进行个性化更新训练,如同在移动通信时代开发智能手机应用一般,用户只需借助自然语言即可完成。

“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机器人的开发者。”黄晓庆说道,并且所创造出的新技能具有市场价值,可上传至应用商店供他人购买或集成至所需机器人,从而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如通过机器人进行直播等。

好了,关于黄晓庆:6G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神经网络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