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

2023-10-22 21:05:18来源:安徽商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如果您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宋玉

微信图片_20231019144100.jpg

上秋之风送来佳讯,作家春桃焚膏继晷历八载撰就的新书《国医》问世了,这是一本33万字的纪实性作品。展卷之际,案前我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老者而几欲泪下。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本好书。

说此书好,基于两点:一是主人公是位好国医,二是作家的文字好。

主人公中医师陈万举为安徽蚌埠人氏,其师宋立人医术精湛——陈万举纯良至孝,循古礼侍之如父——乃晚清名医孟河医派代表人物巢渭芳的弟子,这样算来,陈万举亦属巢渭芳的再传弟子。而其针灸术,则通过“函授”方式师承针灸大师承淡安门下。从弱冠之年至九十六岁仙逝为止,陈万举老先生行医计七十六载,其精读经典,博采众方,师古而不泥古,依据三因(因时因地因人)原则,灵活施救千万人。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思悲恐等情志,分别对应着内脏心肝脾肺肾,任何一种情绪过激都会引起相应脏器的病变,甚至导致其子脏和母脏的病变。对此,陈老先生若大禹治水,疏而不堵,通过引导病人情绪的发泄和心理的调整来治疗疾病。书中第11节记录了陈老先生用“哭疗”和“笑疗”治病救人的故事。

一位中年女人,半年前突然失去儿子,哭泣不休,彻夜不寐,先是头疼,然后头面皆肿。“四诊”合参,陈老先生判其病,因骤闻噩耗又急又气悲伤过度致“脑涎”瘀滞,考虑到七窍通脑,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流泪将颅内积液排出呢,于是就建议她至荒郊野外放声大哭。女人在竹林里边诉边哭,先是低声呜咽,后转为嚎啕大哭,涕泗纵横,一周后复诊,脸盘竟小了一圈,头痛亦有所减轻,再过一周居然痊愈。

有“哭疗”,那么有“笑疗”吗?还真有:一个小伙因为面有黑斑,被准岳母棒打鸳鸯,黑斑更为严重且心烦意燥,陈老先生司外揣内,断为气结之故。通过交谈,陈老先生发现他不仅有忧郁症还有较强的自卑感,便给他讲故事析医理,耐心进行心理疏导,最后开出理气药方——

咧嘴腮含笑

睁眼喜眉梢

深吸一口气

气往脸上调

两个多月后,小伙子回来报喜:脸上黑斑没了,新媳妇娶进门了。不花一分,不服一药,即取佳效。

“让哑巴开口”讲的更是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因童年遭变故而骤然失语的青年小虎前来求医,陈老先生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治疗方案:一是用针灸疏通经络,二是服药振奋中气鼓动声带,三是每日进行发音训练。考虑到小虎家经济状况,免费包吃包住,医患同心,一个月后终于使哑者重语,再启新生。

中、西医是两套思维体系,不能简单地否定彼此,但从某个角度来说,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周身经络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上工治未病”,陈老先生认为一个人要健康,日常保健很重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自己良好的心态。确确乎,养生当先养心。为普及保健常识,耄耋老人写了两百多首养生解病歌,以飨民众。

预则立,为著这本书,身为主人公儿媳的作者,不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主人公,另外作者还南上北下采访了许多当事人。豁达的心态,广博的胸怀,勤谨的求学,高明的医术,悲悯的情怀等等,可写的太多了。作者以陈老先生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匠心妙手筛选出几十个典型的医案,穿插进师傅、亲人、友人、邻人、病人等不同的人物故事,不疾不徐,就用那么自然家常的话娓娓叙来,可一个个人物仿佛就站在面前,一个个医救场景仿佛就在身边。本书时间维度跨越了百年,涉及人物近百个,主要出场人物也有二三十个,但百人百面,百人百口,各有特色,绝不混同。作者记录的不仅是一本陈老先生的行医史,也是一卷家族记忆,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医百年兴衰史,它集医学性、故事性、科普性、乡土味、江湖气等为一体,有很高的可读性。此书语言并不华丽,但字简而意深,言朴而情真,颇见功力。作者对陈老先生的刻画近乎白描,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回避陈家一些粗粝往事,是一部难得的纪实性作品。

好了,关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读春桃老师所著《国医》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